1 / 18
文档名称:

效率提升和品质改善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效率提升和品质改善方案.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6/25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效率提升和品质改善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效率提升和品质改善方案
效率提升和品质改善计划
效率提升和品质改善计划
签于公司现有的生产及品质状况,结合与生产相关部门的工作,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提出以下效率提升及品质改善方案:
一、人员
1、人员培训
现有生产课人员流动率较大,作业熟手相对较少,应加强对新进员工及老员工各方
面的培训。要实行生产制程中的自主性管理,人员素质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1)产品知识培训,
公司新、老员工,包括管理层对公司产品都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公司产品的性
能及产品结构均没有足够的了解。
1)公司产品知识教材的编写,把公司的产品分类,根据每个类别的产品特点编写
教材(需要开发部门的支持),教材的编写依据是公司的技术文件,教材中要提到
各种产品依据的行业标准以及相关的一些要求。(责任部门:研发课、生技课)
2)培训方式采用部门内部教材培训(集中授课)、邀请研发课(或生技课)工程
师对员工做培训(集中授课)、针对每一类型的产品以图片或实物的形式进行。产
品的知识培训要长期进行,最终达到部门员工对公司所有产品性能、作用熟悉,
并且由此知道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材料因素和操作因素,从而达到质量控制的目
的。(责任部门:研发部、生技部)
2)公司与生产相关的作业流程的培训
在生产过程中,操作员和基层管理对生产各个环节或与相关部门的工作不知怎样
去进行开展和配合。完善与生产相关的作业流程,作业规范化、标准化,有利于各班
组、各部门间的工作衔接。(责任部门:生产课)
3)作业技能
相对生产过程的各个工站(如制线班:剪线、剥线、焊插针、沾锡、成型、检验;
装配线:壳料装配、按键装配、打螺丝、焊线、焊分立元件、焊贴片件、修补焊、外
观检验、电气检验等等工站)均进行作业技能、作业标准、常见不良及分析解决的培
训,并建立文本及电子培训资料,以利于后期的员工培训及培训资料的补充完善。
(责任部门:生技课)
4)品质培训
1
效率提升和品质改善计划
提升生产及品质部员工的品质意识及品质分析能力,增强生产现场操作员、检验
员及基层管理人员的现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员工的品质意识,ISO9001质量
管理体系中有“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其中第三项原则就是“全员参与”。只有所有的
员工都投入到质量管理中去,公司的质量才能上一个层次,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质
量管理变成了品质部门的事情,那么所提倡的“产品品质”就会变成一句空话,质量
控制也最终会走向失败。因此对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培训非常重要。
A、培训教材的编写(责任部门:品质课)
质量管理教材由质量预防(品质控制计划)、现场质量管理控制、影响质量
的数据收集、统计分析、问题的处理方法、质量控制的手法等组成。
B、公司质量管理思想主题培训(责任部门:品质课)
给公司的员工灌输质量管理思想,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阐明公司对质量的要
求,让所有的员工了解公司产品在国际上的定位,以及公司在品质方面所追求的
目标。
C、部门作业流程培训(三级文件)(责任部门:生产课、品质课)
以质量体系三级文件作为教材对员工做培训,让所有的员工了解工作的流
程,严格按照公司的流程作业,这样可以减少因为人的因素造成的生产异常。
D、质量计划培训(责任部门:品质课)
E、产品QC工程图的培训(责任部门:生技课、品质课)
F、现场环境管理培训(8S)(责任部门:生产课完成时间:3月份)
G、现场质量控制培训(责任部门:生产课、品质课)
H、不合格品的控制(责任部门:生产课、品质课)
编制《不合格品的控制》教材并培训,让所有的员工了解异常产生的途径,
不良原因的基本分析手法及不合格品的隔离、标识、处理。
I、QC七大手法培训(查检表、鱼骨图、直方图、管制图在生产异常中的实际应用)
(责任部门:生产课、品质课)
5)现场改善能力培训
在生产中,应尽力完善生产基层及操作员工的自主作业能力,采取激励机制,
促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对本工位工序进行优化,提升产能和品质效益。如:动作研究、
工作简化法等等。(责任部门:生技课、生产课)
2、激励和监督机制
1)技能卡
2
效率提升和品质改善计划
对每位员工建立技能卡,生产课、品质课、生技课协同建立各个岗位技能的培训
教材及考核标准(作业技能、生产效率<量化的数据> 、品质效益<量化的数据>、本岗
位常见不良及分析解决)。经员工申请考核合格者,由责任部门在“技能卡”上加盖印
章,给予相对应的技能工资(或补贴)。所掌握的作业技能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