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金融工程案例分析论文
外汇衍生品投资亏损案例分析与启示
--基于中信泰富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利用衍生品期货工具来规避交易风险也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然而衍生工具的交)合约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按道理来讲,有关金融衍生工具使用者双方披露的信息量越多,透明度越高越好,双方所面对的风险也就越小,但由于双方各自追逐的风险利润和切身利益决定了一些重要信息很难得到或获得这些信息的成本太高。这势必影响双方掌握真实的全面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将增加由双方信息披露的非对称性所带来的资金损失。
同时我国企业做金融衍生品的能力是明显滞后于国外金融机构的。一方面,作为交易对手的投资银行,往往拥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对于衍生品的定价模型有多年的研究,己经熟练掌握复杂衍生品的定价与风险管理技术。另一方面,作为衍生品的设计方,投资银行显然更了解衍生品的风险与收益情况,具有明显的信息和知识优势,交易双方存在严重的知识与信息不对称问题。投行存在利用其定价优势,恶意欺诈投资者的嫌疑。另外,投资银行在出售这类复杂衍生品后,会立即在相应的基础市场上做一个反向对冲,比如投行在出售给中信泰富澳元合约后,会立刻在澳元与美元汇率的现货市场上建仓进行风险对冲,而对冲的仓位数量是按照复杂的
数学模型准确计算出来的,会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动而不断变动。这样一来,投行就会安全的锁定销售衍生产品所带来的高额利润,而不必承担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而中信泰富就没有能力准确的进行风险对冲操作。
(4)合约背后被国际金融巨头操控,难以控制定价。
发达国家一直主导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如石油、矿产,我国甚至连自己生产的小麦、大豆期货都没有定价权。很多时候价格甚至不是按照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而定,而是由国际金融炒家所决定,石油价格的涨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如果不是市场上存在大型资金操控价格,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也不会背离市场供求关系。退一步讲即使专业金融机构不能看清未来价格走势,也会在向我们兜售衍生产品之后,马上到衍生产品所挂钩的基础市场上做一个反向对冲,而不承担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而一般企业买了衍生产品往往只是单向赌博,承受敞口风险。所以“马前卒”则总是立于不败之地,至少可以赚取高额的手续费和服务费,更何
况庄家幕后有大型资金可以操控市场,决定赌局的输赢。
从套期保值的角度来阐述中信泰富事件对其他从事套期保值公司的启示。
(1)增强对套期保值的风险意识,合理选择套期保值工具。
中国企业的管理层对套期保值风险的认识普遍不足,风险意识薄弱。 金融衍生产品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管理风险和降低成本的目标,而这通常不为企业的高层领导所认识,他们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潜在风险认识估计不足,难以把握交易的具体细节,不能对交易的产品种类、期限、杠杆系统以及时机等具体事宜作出明确的规定。由于不了解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蕴涵的潜在的巨大风险,所以在套期保值风险带来的危机爆发时,决策者还不知道是自己决策失误了。
(2)加强套期保值工具风险的评估、计量和监测
第一,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独立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评估和计量机构,负责评价套期保值工具投资的收益或损失额度、积聚的风险情况以及董事会制定的衍生业务投资目标实现情况。
第二,企业应当严格禁止参与超出本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