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八章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ppt

格式:ppt   大小:4,928KB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八章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ppt

上传人:窝窝爱蛋蛋 2022/7/24 文件大小:4.8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八章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11号)2002年9月1日
本规定所称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是指超出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所规定的适用高度和适用结构类型的高层建筑工程,体型特别不章混合结构最大适用高度的高层建筑工程;
(二)房屋高度不超过规定;但建筑结构布置属于《抗震规范》、《高层混凝土结构规程》规定的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
(三)高度大于28m且屋盖结构超出《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和《网壳结构技术规程》规定的常用形式的大型公共建筑工程(暂不含膜结构)。
建筑物高度超限的认定
高度超限控制及概念设计要求
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超过时宜改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2 部分短肢剪力墙结构房屋,超过时宜改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或剪力墙结构。
3 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接近上述超高上限时,宜在结构的底部采用劲性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或者钢管与混凝土双重组合柱。大于超高上限时,宜改变结构体系,例如改为筒中筒结构、巨型结构或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等。
4 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房屋,超过上述限值时宜改变结构类型,采用强度和延性更好的结构材料和结构体系。
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
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
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
规则性超限程度控制和概念设计
平面布置中的凹口深度超限、平面中楼板间连接较弱的情况、平面布置中局部突出超限,宜调整建筑和结构平面布置。
立面收进层等效剪切刚度与下层等效剪切刚度之比不宜小于50%,且连续两次收进后的等效剪切刚度不宜小于未收进层的30%。
当连体部位的层数超过该建筑总层数的 20%时,对结构抗震极为不利,并会大大增加结构的造价。连接体下的两个塔楼的层刚度不宜相差太大(不宜相差30%及以上)。
立面开洞的洞口宜设置在中部,洞口尺寸不宜大于整个建筑立面面积的30%。
多塔楼建筑的塔楼对底盘宜对称布置,各塔楼结构的质心与底盘结构刚度中心的距离不宜大于该方向底盘边长的25%。
转换层的结构型式,宜优先采用梁式转换,并避免主、次梁多次转换。对于采用框支层的转换层,其位置7度时不应超过7层,8度时不应超过5层。
结构计算分析模型、计算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通过结构各部分受力分布的变化,以及最大层间位移的位置和分布特征,判断结构受力特征的不利情况。
(二)结构各层的地震剪力与其以上各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值,应符合抗震规范的要求,Ⅲ、IV类场地条件时尚宜适当增加。
(三)结构时程分析所用的地震波应符合规范要求,持续时间一般不小于结构基本周期的5倍;弹性时程分析的结果,一般取多条波的平均值,超高较多或体型复杂时宜取多条波的包络。
(四)软弱层地震剪力和不落地构件传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的调整系数取值,超高时宜大于规范的规定值;楼层刚度比值的控制值仍需符合规范的要求。
结构计算分析模型、计算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五)上部墙体开设边门洞等的水平转换构件,应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必要时,宜采用重力荷载下不考虑墙体共同工作的手算复核。
(六)必要时应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或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确定薄弱部位。
(七)钢结构和钢一混结构中,钢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应依超限程度比规范的规定适当增加。
(八)必要时应有重力荷载下的结构施工模拟分析。
(九)当计算结果有明显疑问时,应另行专项复核。
多刚体弹性连接楼板计算模型
多刚体弹性连接楼板计算模型
抗震计算分析
(1)结构自振特性的计算结果,要判断和评价扭转振型的影响。周期比控制。
(2)楼层或层间位移比分布。位移比控制。
(3)结构最大层间位移及其沿高度的分布,分析有无变形突变层?层间位移角控制。
(4)结构总变形、地震作用力及剪力沿高度的分布,分析有无突变层?
(5)各主轴方向地震剪力与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值。有效质量系数的控制。
(6)超限部位的内力和变形分析。主要构件的轴压比控制大小。
(7)高度和高宽比超限时的稳定和抗倾覆验算、外围构件轴压比控制及桩身抗拔验算。
(8)结构抗侧刚度沿高度的分布。刚度比控制。
(9)对计算模型的特别说明和图示,例如楼板弹性变形的考虑等。
结构抗震加强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对抗震等级、内力调整、轴压比、剪压比、钢材的材质选取等方面的加强,应根据烈度、超限程度和构件在结构中所处部位的不同,区别对待、综合考虑。
(二)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采用增设芯柱、约束边缘构件、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构件、钢结构的减震耗能设计等提高延性的措施。
(三)抗震薄弱部位应在承载力和细部构造两方面有相应的综合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波速测试孔数量和布置应符合规范要求;测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