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时代变化
19世纪下半叶,出现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中国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代。
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代。
引言:早期探索的时代特征
二、新问题、新任务:找寻国家出路
?(如何救亡图存)
?(如何求强求富)
三、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
,企图用绝对平均主义方案改造社会。
,企图采取中体西用模式求强求富。
,企图通过政治改良道路救亡图存。
四、学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性质、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等。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引言
农民问题是中天国达到高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空前规模的农民战争。
(1)地主与农民阶级矛盾的激化
和以往农民起义相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不仅没有缓和,而且更加激化了。
耕地:1661年,;1833年,。
人口:1741年,;1850年,。
(2)外国的侵略激化了阶级、社会矛盾
第一、鸦片战争中巨额的军费,《南京条约》的赔款,清政府大幅度增加捐税,农民不堪重负;
第二、鸦片输入使“银贵钱贱”问题进一步加剧,农民出售农产品获得的是铜钱,交纳赋税却必须是白银,负担进一步加重;
鸦片进口:1842年33,000箱;1848年46,000箱;1850年52,929箱。
银贵钱贱: 1两银子1800年兑1,000文铜钱,1845年兑2,000文。
曾国藩《备陈民间疾苦疏》:
“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
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在这份奏折中,曾国藩着重谈到了“银价太昂,钱粮难纳”、“盗贼太众,良民难安”、“冤屈太多,民气难伸”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