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软膏剂、乳膏剂、糊剂和眼用半固体制剂
提要:本章软膏剂、乳膏剂、糊剂和眼用半固体制剂的概念、分类、作用特点、质量要求、常用基质做了简介。重点介绍了软膏剂等制剂的质量变异及原因;软膏剂等制剂的验收内容、验收方法剂判读标准,软膏剂等制剂的用的有动物油(豚脂)、植物油、氢化植物油等。
⑵类脂类 多为高级脂肪酸(16个碳以上)与高级一元醇(间或二元醇)化合而成的酯及其混合物。常用的有羊毛脂、蜂蜡、鲸腊等。
⑶烃类 系石油蒸馏后得到的各种烃的混合物,其中大部分属于饱和饱和烃。常用的有凡士林、液体石蜡、固体石蜡于地蜡、硅酮等。
水溶性基质
水溶性基质能溶解于水而形成胶状半固体基质,是由于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水溶性物质所组成。其共同的特点是:能与水性液体混合并能吸收组织渗出液,适用于湿润、糜烂创面;一般释放药物较快,无油腻性,易于涂展且易于洗除也常用作防油保护性软膏基质。但润滑性差,且内含水分易于蒸发,而是质地变硬,并易霉败,常需加入保湿剂及防腐剂。常用的有聚乙二醇、卡波姆、甘油明胶、淀粉甘油、海藻酸钠、聚羧乙烯、纤维素衍生物等。
本类基质也可用作眼用凝胶剂基质。
㈡乳膏剂、眼用乳膏剂的基质
乳膏剂、眼用乳膏剂的基质为乳剂型基质,是将固体油相加热融化后与水相混合,在乳化剂的作用下进行乳化,最后在室温下成为半固体基质。与乳剂相仿,乳剂型基质由油相、水相及乳化剂三种组分组成,分为水包油型和油包水型两类。所用油相物质多为固体或半固体的油脂性基质,如硬脂酸、石蜡、蜂蜡、高级脂肪醇(如十八醇、蜂蜡醇)、凡士林等。液体石蜡、植物油常为调节稠度而加入。水相为蒸馏水、去离子水等纯化水或药物的水溶液。常用的乳化剂有肥皂类、月桂醇硫酸钠、多元醇脂肪酸酯(如单硬酯酸甘油酯、吐温类、司盘类)、烷基酚聚乙二醇醚类(如乳化剂OP)。其共同特点是:润滑性好,易于涂布;由于乳化剂的表面活性作用,易于水性液体混合,易于洗除,能促进药物的释放和穿透;但易发霉,干燥失水使膏体变硬,常需加入防腐剂和保湿剂。
㈢ 眼膏剂的基质
眼膏剂基质常分为复合组分(质量份):黄凡士林8份,液体石蜡、羊毛脂各1份。基质中黄凡士林使眼膏剂具有较好的涂展性;液体石蜡可降低羊毛脂的粘稠性,使基质稠度适宜;羊毛脂的表面活性作用剂较强的吸水性和粘稠性,使眼膏与泪液、水性药液等易于混合,并易附着于眼黏膜上,促进药物的渗透。
第二节 软膏剂、乳膏剂、糊剂和眼用半固体制剂的质量变异及原因
制备软膏剂、乳膏剂、糊剂和眼用半固体制剂的方法不当或保管不善,不但主药变质,而且基质也会产生变异而使软膏剂等制剂变质。在储存期间可能发生下列几种质量变异情况。
一.酸败
用动植物油脂类基质制成的软膏剂、乳膏剂、糊剂和眼用半固体制剂,受光、热、空气、微生物的影响能发生酸败,产生不适的败油臭,如含水量过多或储存温度过高则更易发生。
二.流油、发硬
含油脂性基质的软膏剂、乳膏剂、糊剂和眼用半固体制剂可因生产过程中基质用量不适当而较易发生刘有、发硬。如加入石蜡或蜂蜡等熔点较高的基质或用量较多时,就会使软膏剂等制剂发硬,而使熔点较低的基质如液体石蜡等或用量过多就会流油,在储藏中,温度过低亦会使含油脂性基质的软膏剂发硬,温度过高就会融化流油。
水溶性基质和乳剂型基质制成的软膏剂等制剂,久储或温度过高水分蒸发,亦可使此类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