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关于中外灾难新闻图片比较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中外灾难新闻图片比较研究.doc

上传人:迎春文档 2022/7/30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中外灾难新闻图片比较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中外灾难新闻图片比较研究
韩贵军 林丹丹 [关键词]灾难新闻;中外;比较研究

一、研究的缘起
,地震威力波及了大半个中国,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关于中外灾难新闻图片比较研究
韩贵军 林丹丹 [关键词]灾难新闻;中外;比较研究

一、研究的缘起
,地震威力波及了大半个中国,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全世界都高度关注着这场人类空前的浩劫,各国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均迅速做出反应,在重要版面、主要时段进行了连续大量的报道。同时这场灾难也牵引了无数新闻媒体的摄影记者们,几乎在第一时间与救灾、医护人员一同奔赴到现场,用他们手中的摄影镜头抓拍记录这场浩劫。而在第一现场拍摄到的新闻图片快速拍摄过程中,时间的限制下必然会带有摄影记者的主观意念,有意无意地加入摄影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判断。摄影者会根据自己所在和服务于的新闻媒体所持有的立场、记者自身所持的观点,做出拍什么和如何拍的决定。他们“拍摄什么”(拍摄什么和不拍摄什么)和“怎么拍摄”(如角度、构图、景别、焦点等摄影记者对摄影机技术上的控制和调整),对新闻摄影图片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影响。纵观各国媒体的报道,发现面对同一灾难事件,不同媒体所呈现的地震灾难图景并不相同,甚至有着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不同新闻框架对新闻图片的构成的影响。
在中西方新闻媒体的比较研究中,对灾难新闻报道用框架理论和框架研究来分析的主要出现在对新闻报道文本的分析研究上。而运用框架理论和框架研究分析中英媒体在灾难新闻拍摄的图片比较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本次研究以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为例,在框架理论视野下浅析中英两国媒体在灾难新闻摄影图片报道。
二、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样本来自新华社、路透社两大世界性通讯社的官方网站的图片链接。
(1)新华社。选择新华社的原因有二:首先,新华社是国内最大、最权威的图片采集和发布机构,图片内容丰富,画面精彩,具有权威性。其次,新华社开设了新闻图片通稿专线,全天24小时滚动发稿,日均播发图片200余张,遇重大事件,如国庆大典、“两会”召开等,发稿量大幅增加。
(2)路透社。 选择路透社的原因:路透社是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也是英国创办最早的通讯社,其图片和新闻都被世界各大媒体广泛刊载使用;路透社素以快速的新闻报道被世界各地报刊广为采用而闻名于世。
三、研究理论与方法
框架理论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框架的概念最早源自贝特森(Bateson),后来美国社会学家高夫曼()把这个概念引入了文化社会学。在1974年高夫曼出版了《框架分析》一书,他指出框架是人们用来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心理基模,所有我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于一定的框架,框架能使我们确定、理解、归纳、指称事件和信息。
框架理论的另一位重要奠基者当代美国学者甘姆森(Gamson)在高夫曼的基础上对框架做了进一步的诠释。他认为,框架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指“界限”(boundary,如摄像机的镜头)之意,可引申为对社会事件的规范,人们借以观察客观现实,凡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