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五章 分式和分式方程
4.分式方程(一)
惠来县览表学校 孙雪霞
教学目的
【知识和才能】
1。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
,并能归纳出分式方程的描绘性定义。
【过程和方法】
通过列第五章 分式和分式方程
4.分式方程(一)
惠来县览表学校 孙雪霞
教学目的
【知识和才能】
1。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
,并能归纳出分式方程的描绘性定义。
【过程和方法】
通过列出的方程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明确分式和整式的区别;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思想中的模型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培养才能和抑制困难的勇气,并从中获得成就感,进步解决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分式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分式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引入新课
在这一章的第一节《分式》中,我们曾研究过一个“固沙造林,绿化家园”的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分期分批固沙造林,一期工程方案在一定期限内固沙造林2400公顷,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方案多30公顷,结果提早4个月完成方案任务。原方案每月固沙造林多少公顷?
分析:这一问题中有哪些量和未知量?
量:造林总面积2400公顷实际每月造林面积比原方案多30公顷提早4个月完成原任务
未知量:原方案每月固沙造林多少公顷
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方案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 30公顷
原方案完成的时间-完成实际的时间=4个月
我们设原方案每月固沙造林x公顷,那么原方案完成一期工程需要_____个月,实际完成一期工程用了______个月,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
【教学说明】
活动目的:为了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分式方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作用,利用第一节《分式》中一个熟悉的问题,引导学生努力寻找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开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注意事项:要给学生一定的考虑时间,让学生积极投身于问题情景中,根据学生的情况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第二环节 探究新知
分式方程的概念
问题: 1400 km,乘高铁列车从甲地到乙地比乘特快列车少用 9 h,高铁列车的平均行驶速度是特快列车的 2。8 倍.
(1)你能找出这一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吗?
(2)假设设特快列车的平均行驶速度为 x km/h,那么 x 满足怎样的方程?
(3)假设设小明乘高铁列车从甲地到乙地需 y h,那么 y 满足怎样的方程?
问题:为了帮助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重建家园,某学校号召同学们自愿捐款.七年级同学捐款总额为4800 元,八年级同学捐款总额为5000元,八年级捐款人数比七年级多 20人,而且两个年级人均捐款额恰好相等.假设设七年级捐款人数为 x 人,那么 x 满足怎样的方程?
【教学说明】
“数学化"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
第三环节 感悟升华
回忆刚刚我们得出的 4个方程:回忆刚刚我们得出的 4个方程: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