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古典诗词写景七法.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典诗词写景七法.doc

上传人:brozn 2022/8/3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典诗词写景七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典诗词写景七法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但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写景方式有: 
    ,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得意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衬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织,“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三、声和色的结合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和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门泊东吴万里船",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颖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活力,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四、虚和实的结合 
    “虚”和“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详细点说就是无形和有形、抽象和详细,想象回忆和现实。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详细、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同学们在鉴赏时要注意诗中哪是实、哪是虚。和诗人着意要表现的是实还是虚。弄清了这几点才能准确把握它们的关系。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黄昏,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土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五、点和面的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互相联络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络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饱满,更有特色。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和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