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知行合一的解释.docx

格式:docx   大小:7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知行合一的解释.docx

上传人:suijiazhuang1 2022/8/7 文件大小: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知行合一的解释.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知行合一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 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知行合一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 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 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知行原是两个 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 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 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 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 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2、 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 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 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良知"的完 成。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学说既针对朱熹,也不同于。朱陆都主张知先行后。王守仁反对将 知行分作两截,主张求理于吾心。他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 之成。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 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蛆与 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他提出知行合一,一方面强调道德意识的自觉性,要 求人在内在精神上下工夫;另一方面也重视道德的实践性,指出人要在事上磨练,要言行一 致,表里一致。但他强调意识作用的结果,认为一念发动处即是行,了意识活动同实践活动 的界限。他提倡知行合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克服"一念不善",这是他的"立言宗旨"。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是一种讲内心"省察克治"的道德修养学说。他所谓不曾被私 意隔断的知行本体,就是指"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的良知, 认为
"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就是行。他的"致良知唧知行合一,就是"去恶为善"、"去人 欲,存天理"的工夫。他声明:"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 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 宗旨”。
I提出背景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反对'将知行分作两件去 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的知先行后说以及由此而造成的重知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