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4
文档名称:

三节之壮族课件.pptx

格式:pptx   大小:4,761KB   页数:10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节之壮族课件.pptx

上传人:glfsnxh 2022/8/8 文件大小:4.6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节之壮族课件.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第1页,共104页。
引言: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壮族,我们对她又了解多少呢?
第2页,共104页。
第3页,共104页。
嘿…什么水面打跟斗 嘿了了啰 什么水面起,共104页。
壮 族 民 俗
布洛陀一壮族创世神、始祖神
第18页,共104页。
“七月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又被称为“鬼节”,是壮族传统的民间节日。那天家家户户要祭祀祖先,有的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先酹酒三巡,等祭罢祖先后才能合家团坐共进节日晚餐。   天黑以后人们还要携带炮竹、香烛和纸钱等出外找块僻静的平地用石灰撒一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放些鞭炮,恭送祖先上回转“阴曹地府”,现在这种祭奠形式已作为一种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壮 族 民 俗
第19页,共104页。
壮 族 民 俗
一、壮族简介
,文化灿烂。
(1)宗教:
(2)民族文化:
左江花山崖壁画:是壮族古代文化艺术精华。
第20页,共104页。
壮 族 民 俗
左江花山崖壁画
第21页,共104页。
壮族古代崖壁画。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左江两岸,及附近的高山峭壁上,已发现183处,绵延200多公里,颜色多为灰黄色,画面大部分朝南或基本上朝南。著名的宁明县花山崖壁画一处画面长达200多米,高40余米,规模最大,人像最多,大约有1300人。人像大的高3米多,小的约有30厘米,都是赤身***,姿态生动,有双手上举,两脚叉开做欢呼状的男人,也有翩翩起舞的妇女;有铜鼓铜锣,也有兽类。整个画面构思严谨,线条粗犷,形象朴素。绘制年代较古,对研究壮族古代历史、文化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壮 族 民 俗
壮族文化—左江岩壁画
第22页,共104页。
壮 族 民 俗
一、壮族简介
,文化灿烂。
(1)宗教:
(2)民族文化:
左江花山崖壁画;
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
鱼纹铜鼓
第23页,共104页。
铜鼓 铜鼓是中国青铜文化中的一株奇葩。壮族祖先创造的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铜鼓,被称为铜鼓艺术高峰期代表。迄今在广西发现和收藏的铜鼓有500多面。铜鼓用铜铸造,大小不一,最大的直径在100厘米以上,最小的仅十余厘米,重量自数十斤至数百斤不等,体形凝重,制作精致。鼓面有浮雕图案,鼓身全部有花纹围绕。铜鼓声音洪亮,在古代是传递信息、发布号令的重要工具,作为祭祀、赏赐、进贡的重器,它也是权力和财富的标志。明清以来,随着社会的变化,成为一般的娱乐乐器。
壮 族 民 俗
第24页,共104页。
壮 族 民 俗
一、壮族简介
,文化灿烂。
(1)宗教:
(2)民族文化:
左江花山崖壁画;
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
“三月三歌节”:又称“歌圩”节,在壮族久负盛名。
第25页,共104页。
壮 族 民 俗
“三月三歌节”:
是壮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因以唱歌为其活动的主要内容而得名。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农历三月三这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
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对歌分组有男对男,女对女,男对女三种,以第三种最吸引人。每组起码有歌师一人,专司编歌之责;歌手2人以上,多可达10余人,专司引吭高歌(其中也有配音的)。若无歌师,歌手亦编亦唱,身兼二职。各地对歌的程序大同小异,常见的有游歌、相见歌、求歌、初交歌、深交歌、盘答歌、离别歌。
第26页,共104页。
壮 族 民 俗
五色糯米饭: “三月三歌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饭。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第27页,共104页。
第28页,共104页。
第29页,共104页。
三月三对歌
第30页,共104页。
第31页,共104页。
第32页,共104页。
第33页,共104页。
第34页,共104页。
壮 族 民 俗
“三月三歌节”:
  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