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物流学导论JA
物流的衔接点——商品装卸搬运
概述
商品装卸的种类
商品装搬设备的种类
商品装卸搬运的合理化
装卸搬运作业和设备配置
2
一、概述
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如车站范围、工厂范围、仓库内部等)以改变“物”的存放、支,把作业现场的工具和物品摆放在最明显的地方,使作业人员在需要利用设备的时候,不用去寻找。
⑥不让写——也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以及条形码技术的广泛应用,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降低作业的成本,提高作业的效率。
17
3、减少装卸次数
装卸次数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发生装卸作业的总次数。对企业物流而言,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进厂卸车到产成品入库待运,要发生若干次装卸作业。对社会物流而言,从产成品装车发运到直接进入消费,一般要经过若干环节,也要发生多次装卸。具体到任何一个物流据点,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中转仓库等,在整个作业流程中,都要发生多次装卸作业。
18
合理装卸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尽量减少装卸次数。减少装卸次数就意味着减少装卸作业量,从而减少装卸劳动消耗,节省装卸费用。同时,减少装卸次数,还能减少货物损耗、加快物流速度、减少场地占用和装卸事故。
影响装卸次数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物流设施和设备,二是作业组织与调度。
19
(1)物流设施、设备对装卸次数的影响
厂房、库房等建筑物的结构类型、结构特点及建筑参数,对装卸次数会产生直接影响。如厂房、库房选择地上、单层建筑,有足够的跨度和高度,库门尺寸与进出库机械设备的外廓尺寸相适应。装卸运输设备能自由进出,直接在车间或库房内进行装卸,以减少二次搬运。
20
物流设备的类型与配套,对装卸次数也会产生影响。如选择灵活机动、适应性强、作业范围广、既能装卸又能搬运的叉车,配以托盘进行出入车间和出入库的作业,可减少装卸次数。又如采用动态电子秤,将电子秤安装在起重机上,在装卸作业的同时,就完成了检斤作业,省去了单独的检斤作业环节,从而减少了装卸作业次数。
21
(2)装卸作业组织调度工作对装卸次数的影响
在物流设施、设备一定的情况下,装卸作业组织调度工作水平,是影响装卸次数的主要因素。如组织联合运输,使各种运输方式在同一种运输方式、在不同运输工具之间紧密衔接,在中途转运时卸车(船)与装车(船)一次完成,即货物不落地完成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的转换。又如对到达车站、码头的货物,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就站、就港直接中转发运,不必再进中转仓库。
22
对于工厂而言,减少装卸次数的途径主要是合理设计生产工艺流程,从原材料投入到产成品出来形成流水作业线,增强各车间、各工段、各环节的生产连续性。对于物流据点而言,主要是组织一次性作业。所谓一次性作业是指在收货或发货过程中,从卸车(船)到入库码垛或从下垛到出库装车,一次连续完成,即货物不落地无间歇。
23
4、缩短搬运距离
在工厂由于生产工艺的要求,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总要发生一定距离的水平位移,在物流据点,由于收发保管作业的要求,货物也要发生一定距离的水平位移。这种位移是通过搬运完成的。从合理搬运的角度看,其搬运距离应该越短越好。所以,缩短搬运距离,成为人们实现搬运会理化的主要目标。其效果是节省劳动消耗、缩短搬运时间、减少搬运中的损耗。
影响搬运距离的主要因素是工厂和物流据点的平面布局与作业组织工作水平。
24
(1)工厂、物流据点的平面布局对搬运距离的影响
如果车间、库房、堆场、铁路专用线、主要通路的位置和相互关系处理得好,物流顺畅、便捷,就会缩短总的搬运距离,否则就会加大搬运距离。图5一l为某机械工厂的平面布局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厂的各种仓库都靠近厂内主要通路,原材料库靠近用料车间,燃料场靠近锅炉房,半成品库和成品库与装配车间相邻等。这些都有利于缩短搬运距离。
25
26
(2)作业组织工作水平对搬运距离的影响
在平面布局一定的情况下,组织工作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搬运距离的主要因素。如对库房、堆场的合理分配,对货物在库房内、堆场内的合理布置,对收货、发货时专用线股道及货位的合理确定等,都能缩短搬运距离。否则,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增加搬运距离。
27
5、提高物料的活性指数
被装卸搬运物料的放置处于什么状态,对装卸搬运作业效率关系甚大。为了便于装卸搬运,总是期望物料处于最容易被移动的状态,物料放置被移动的难易程度,称为活载程度,亦称活载性或活性。日本物流专家远藤健儿教授把物料放置的活载程度分为0、1、2、3、4五个等级,该数值称为活载性指数或活性指数。各个等级物料放置状态如图所示。
28
29
从图中可以看出,活性指数越高物料越容易被移动。但是必须考虑到实施的可能性。例如活性指数为4,其物料是放置在移动中的输送机上;活性指数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