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GEIHUA1688】
国际钢铁物流科技城规划建议书
XXxx国际钢铁物流城
规划建议书
报告单运作提供示范作用,为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提供成功样本。
第2章 项目的必要性
国际钢铁业发展趋势表现出的特征之一:尽管经过2008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但世界钢铁表观需求量依旧旺盛,恢复迅速,同时全球的消费重心向中国等新兴国家转移。
经过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世界钢铁表观需求量略有下滑,但2009年是钢铁业最困难的一年,世界钢铁表观需求量下降至近几年的新低(见表2-1),2010年是全球钢铁复苏的一年,全球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复苏起步较晚且强于预期,表观需求量重创历史新高。
同时,钢铁的消费重心已从发达国家转向新兴国家。新兴国家占2011年全球钢铁消费量的72%。
2001年至2010年世界钢铁表观需求量见表2-1。
表2-1 2001年2010年世界钢铁表观需求量表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世界钢铁表观需求量(亿吨)
数据来源于WORLDSTEEL ASSOCIATION:世界钢铁统计数据2011
国际钢铁业发展趋势表现出的特征之二:国际钢铁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表现出产业垄断化、企业寡头化、经营规模化总体特点和发展趋势,经营规模优势成为国际钢铁行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近几年以来,世界钢铁业快速整合,前10大公司的市场份额,从1980年的21%上升至2010年的27%。阿赛洛公司和米塔尔公司(Arcelor-Mittal)合并,成为横跨欧盟和北美的世界钢铁公司,,占全球总产量约10%;印度塔塔公司(Tata)收购英国克鲁斯公司(Corus),产能达2400万吨,成为世界第5大钢铁公司;美国钢铁产业加速重组,前3大钢铁公司的市场份额从2001年的33%上升到2010年的58%。纵观欧美、日韩大钢铁企业的成长历程,几乎都是通过购并重组等资本运作方式发展起来的。
国际钢铁业发展趋势表现出的特征之三:国际钢铁企业的进入促使国内钢铁生产和流通领域,使得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
全球钢铁业正把并购重组的战场转移到了中国,利用各自优势扩大在中国的钢铁市场份额。国际知名钢铁企业,如蒂森克虏伯、浦项、新日铁等钢铁巨头纷纷以合资、购并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并将中国定位成主攻市场。以欧美为核心的钢铁并购重组,在米塔尔并购安塞乐后,其主战场已转移到世界钢铁大国——中国,突击合并的中方和急欲插手的外企开始了错综复杂的竞争。 钢铁行业的激烈竞争,带来了钢铁市场的全球化,促进了全球钢铁市场的进一步形成。
同时外资进入钢铁流通领域的速度也在加快,外资进入钢铁流通领域主要是广东、上海、河南和山东等地,其主要做法是兴建钢铁加工配送中心,在高附加值的钢铁加工市场占据了相当高的市场份额。外资的进入促进了国内钢铁流通业的快速发展,也强化了钢铁流通领域的竞争强度,国内钢铁领域变革势在必急。
国际钢铁业发展趋势表现出的特征之三:钢铁电子交易市场发展趋势明显,电子商务成为钢铁流通的重要载体。
钢铁物流模式正在发生转变,从原来的地摊式买卖转向超市式交易,从过去的现场看货转向电脑选货,从传统的仓储门店一体化管理转向电子商务。当前,由各地的钢铁市场形式延伸的钢铁物流基地,正在向大型化、专业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彻底改变了钢铁市场散、小、杂的局面,促进钢铁大物流的形成,活跃了钢铁流通市场,降低物流成本,并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钢铁电子交易市场是依托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络和现代电子商务技术,采用国际先进的网络安全产品,并配置高强度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技术,构建了功能强大、安全可靠的网上交易系统。该系统与银行结算系统、数码仓储管理系统相衔接,形成了完整、集中的网上交易中心和交收结算服务体系。钢铁电子交易市场的创立,使钢铁交易逐渐向无形市场演进。电子交易市场实行会员制,而不是传统钢铁专业市场的摊位制。交易商只要在交易中存入货款或将钢铁存入市场交货仓库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钢铁交易。
电子交易市场在功能上是对现货市场的重要补充,可弥补现货批发市场和传统钢铁交易方式无法克服的缺陷。一是钢铁电子交易突破了传统钢铁市场的地域限制,短时间内实现远距离交易,减少了流通环节,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