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年级朗读指导的案例
马山镇豆姜小学:潘雅萍
一年级的学生从幼儿园到一年级经历了一个半月的拼音学习,然后开场进入识字教学,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教学内容 也由简单的童谣、儿歌一点点过渡到比较长的课文如《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小松鼠找花生》一年级朗读指导的案例
马山镇豆姜小学:潘雅萍
一年级的学生从幼儿园到一年级经历了一个半月的拼音学习,然后开场进入识字教学,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教学内容 也由简单的童谣、儿歌一点点过渡到比较长的课文如《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小松鼠找花生》。这也要求学生由简单的字词朗读过渡到长句的朗读,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个难点。在低年级阅读教学目的中,新课标提出“学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朗读才能的培养依赖于各年级段循序渐进的训练,因此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应该从低年级抓起。
在这将近两个月的识字教学中,对于一年级学生的课文朗读我也有一些感受,现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中撷取一个教学片段作一反思,并结合平时日常的教学谈一些体会。
案例一:《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朗读指导片段
在进展《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第一课时教学时,初次让学生自己尝试朗读后发现学生的朗读中没有长句的概念,读一句话都是一个字一个字或者一个词一个词的读出来,还有部分学生在读句子的时候拖腔拖调,声音拖拉现象很普遍;由于学生有没有句子的概念也导致了他们不知何时停顿,一句话或者一段文字都是一种语速,偶尔还有个别学生由于在家预习工作做得到位,对课文已经很熟悉,可也不知道有感情朗读,所以读课文就像开火车;不会停顿是一个问题,在学生朗读时也发现学生还不知道有些句子中的个别字词是要加重语气,突出一种感情,所以听孩子们的朗读就如同是听小和尚念经。
初次朗读就发现这么多的问题,也让我有些压力,所以在上第二课时我把有感情朗读课文作为了教学的重难点,着重指导课文的朗读。1。对于学生而言,要有直观的比较他们才会有更深化的理解,由此,我再上第二课时时,首先进展了课文的范读,让学生认真听,找找老师读得和自己又什么不同?读后学生给我的反响中,我听到了——“老师读的时候有停顿。”“老师读问句的时候腔调上扬。"“老师读有些字词时声音加重了.”这些答复都是孩子听的结果,也为我下一步的指导做好了一个铺垫。2。孩子们在听我范读中有了一个朗读的方向,我就顺势引导,让孩子们自由朗读,而后指名朗读,自己读的和老师朗读的进展比较,哪一种朗读更好?如“你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你能不能再去看看,还有什么不一样?
”“可是,你能不能再去仔细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这但句话的朗读,我觉得也是本课朗读中的一个难点,在这三句话中语气一句句不断加强,特别是第二句“再”,第三句“再去仔细”这几个字词都是要加重语气,通过理解课文,讲明白小燕子是第二次,第三次去了,还有通过听我范读,再让学生自己读,然后再和我的朗读进展比较中可以引导孩子去有感情朗读。,我再最后采取了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孩子们自己变成文中的小燕子,燕子妈妈,这个方法也让孩子们在朗读时更加的用心。
这节课也由于这些设计还是让孩子们能在朗读上有了一点点启发,在这里我也结合这节课这点体会谈一下对于朗读指导的几点想法。
一、兴趣引路。
低年级孩子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只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