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共享经济研究综述
 
 
罗小燕 黄欣荣
内容Summary:学界对共享经济的内涵、特征、影响、规制以及共享经济企业的市场主体和运营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多学科视角的研究,尽管取得了一定的共识,但还存在较大分歧。由于研究方法、研究对共享经济企业的研究
(一)对市场主体参与动机的研究
住宿共享研究方面,Lamb聚焦于对真实经历的渴望,运用现象学的经验世界访谈法对Couchsurfing和Airbnb主人和客人的动机进行了研究,发现真实人际交往经历是吸引用户选择使用Airbnb住宿服务的主要原因,同时省钱在其中起了一小部分作用;Tussyadiah,,她将用户动机分为可持续发展、社区、经济利益三大类,其中经济利益动机影响最大。
汽车共享研究方面,为了了解顾客使用共享汽车服务的意愿,Jae-Hun Joo通过对韩国SOCAR用户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便利性和省时是用户使用汽车共享服务意愿的决定因素,费用节省和社交价值对用户使用汽车共享服务意愿的影响并不明显;Efthymiou和Antoniou对希腊年轻人加入汽车共享的意愿进行了研究,发现打车参加社交活动的人群、中低收入人群、环境意识强的人群参与汽车共享的意愿更强;Zoepf和Keith对美国共享车市场上的用户决策和技术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期望的时间和地点取车让用户得到最大效用。endprint
(二)其他方面的研究
Ricarda等对众创空间的研究发现,在众创空间用户之间的学习过程中,创业成就(成绩)得以提高,在这些学习过程中,个人自我效能、众创空间用户之间的信任以及社区等理念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而机会主义损害了信任和社区建
设,将直接或间接的破坏学习过程。杨学成、涂科以优步为例,通过深度访谈及研讨会,描述了出行平台的价值共创过程,识别了其中影响价值共创的关键因素,并按影响力大小对这些因素进行了排序。谢雪梅、石娇娇以房屋共享领域的小猪短租为实例,研究了共享主体的个人特征对信任形成机制的影响。周礼艳基于O2O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对影响其发展的要素进行分析,结合存在的问题,从创新要素、总体架构、盈利模式、运营策略以及推广对策等角度,研究制定相应的策略,力求为构建O2O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对共享经济规制的研究
学界对共享经济规制的态度也存在较大分歧。Christopher等旗帜鲜明地反对规制,他们援引了一系列历史案例来证明:将过去的监管制度施加于当下的共享经济平台不会产生好的结果。相反,鉴于不断增加的选择以及网络信息的可获得性,解除管制将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并改进消费者和公司的产出。Sofia Ranchordás从“创新法律的视角”分析了共享经济规制的挑战,总体上持一种审慎的支持态度—既不能因为规制而扼杀共享经济的创新,也不能没有规制。事实上,彻头彻尾的规制反对者仅是少数,学界的争议更多集中于怎样规制的问题上。澳大利亚公共事务研究所的Darcy Allen和Chris Berg提出了鼓励共享经济增长的规制设计新路径:鼓励自下而上的、组织的、自我调节的体系;减少职业许可,允许私人的认证计划和信誉机制发展;避免行业特定的管制框架体系;个人承包者的地位要在高度约束劳动法中保持独立。唐清利提出建立一个由合作监管和自律监管构成的混合规制模式,阐述了在具体的混合规制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的要点。卢现祥认为要处理好共享经济运行和制度的关
系,要处理好政府规制、法律与共享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协调好传统经济与共享经济之间的利益关系,要适应制度需求,提高制度的适应性效率。高明、文成伟认为要避免共享经济中新的消费“遮蔽”所带来的负面可能性,需要在社会建构技术的基础上,改写已有共享经济中的“技术代码”,从而避免消费个体可能因“遮蔽”所带来的新的“异化”。
研究展望
现有成果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尚存不足,未来的研究有望呈现三大趋势。
(一)量化研究的趋势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方法论体系,前者通过概念抽象和逻辑思辨来揭示事物的内在属性,后者则通过比较精确的测量来反映事物的内在属性。两种方法本身并无高下优劣之分,但具体到共享经济研究,早期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学者们通过概念抽象和逻辑思辨提出的许多观点令人困惑不解。例如,有一种观点认为共享经济会导致就业扩大,但相关文献中没有对此进行详细论证,本文认为这种观点可能基于两个方面的理由:一方面,一些人通过出让闲置的资产(如汽车、住房等)直接对接用户需求,从而增加了直接就业,另一方面,通过共享,商品购买量减少,节约下来的资源用于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消费者省下来的钱,用于其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新增的生产和服务间接地增加了就业。但是,无论是直接就业的增加还是间接就业的增加,都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