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固本求变:论临朐周姑戏的传承与发展.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固本求变:论临朐周姑戏的传承与发展.doc

上传人:一主三仆 2022/9/9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固本求变:论临朐周姑戏的传承与发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固本求变:论临朐周姑戏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临朐素有“小戏之乡”的佳誉,周姑戏是代表剧种之一,它在这块沃土上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曾一度辉煌,但在新时代传承过程中,周姑戏因面临诸多问题而陷入沉寂。为使周姑戏能再获生机,可通过整合社会各类力量固本求变:论临朐周姑戏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临朐素有“小戏之乡”的佳誉,周姑戏是代表剧种之一,它在这块沃土上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曾一度辉煌,但在新时代传承过程中,周姑戏因面临诸多问题而陷入沉寂。为使周姑戏能再获生机,可通过整合社会各类力量,传承好周姑戏,构建地方戏曲的“声音景观”,进而实现地方戏剧振兴,推动地方文化建设。
关键词:临朐;周姑戏;发展现状;传承;发展
周姑戏又名“肘鼓子”,最初流行于鲁南地区,后来向山东其他地区传播,受各地区方言、风俗、文化的影响,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剧种。简单来说,分为西路肘鼓子、东路肘鼓子、南路肘鼓子、北路肘鼓子,临朐肘鼓子是东路肘鼓子的代表[1]。该戏演出最初以小鼓敲击为节律,后来经过艺人演进,逐步完善,形成一种完整的戏曲表演形式,其艺术特征鲜明,表演风格多样、唱腔古朴,内容积极向上,传承了中华优秀美德,深受地方群众的喜爱。但随着社会发展,周姑戏因曲调单一而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笔者针对发展现状,尝试探索临朐周姑戏传承与发展之路。
一、临朐周姑戏的发展现状
在20世纪前叶,周姑戏以贺士学为首的“双庆班”和李明友的“家台”班为代表,尤其是周世英班最为突出,周姑戏发展到了顶峰,全县各地前来观看的人不计其数。但也像其他许多地方戏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周姑戏影响力已不如以前,慢慢走向了衰落。
为了解周姑戏现状,笔者查阅周姑戏的地方文献,并先后到临朐县土门村、白沙村进行实地调研。在白沙村,根据周姑戏的第三代传承人倪同顺所说,周姑戏在本村尚未培养出第四代传承人,传承人老龄化现象突出,演出人员平均年龄在55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周姑戏在农村地区走向了衰落。
根据实地调查,周姑戏的衰落可从内外部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从周姑戏自身来说,表演乐器相对单一、剧目数量有限、新剧目创作较少,难以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需求。同时,由于演出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传授方式大多为口口相传,传授观念保守陈旧,流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部分唱腔改变的问题。再者,周姑戏表演人员原本就少,又因闺中女艺人学成之后,远嫁他乡,学****的技艺不能延续传承,这对周姑戏的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
外部原因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各地区人口流动加快,原来相对封闭的环境被冲破,各种新的表演剧种进入临朐的农村地区,加上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冲淡了人们对周姑戏的兴趣。此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升,农村地区大部分青壮劳动力开始走出农村,走进城市打工,这对周姑戏的传承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二、临朐周姑戏的传承发展
地方戏曲反映了地方历史的演进过程,展示了历史演变与地方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地方戏曲在新时代的冲击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保守和封闭都不利于周姑戏的发展,要依托政府的支持,进行内部创新,在学校和媒体的共同宣传下,烘托地方戏曲氛围,构建“声音景观”,塑造地方文化意象,推动周姑戏更好地发展。
(一)内部创新
首先,周姑戏应在传统的曲调上创新和发展,失去了传统也就改变了周姑戏的本色。曲作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