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小清河概述.doc

格式:doc   大小:2,605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清河概述.doc

上传人:儒林 2022/9/12 文件大小:2.5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清河概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清河概述
2
小清河概述
济南市境内的中部,有黄河、小清河两大入海河流。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一条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济南市境内黄河的走向,自平阴县东阿镇进入济南辖区,逶迤东北,流经平阴县、长清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章丘市
小清河概述
2
小清河概述
济南市境内的中部,有黄河、小清河两大入海河流。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一条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济南市境内黄河的走向,自平阴县东阿镇进入济南辖区,逶迤东北,流经平阴县、长清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章丘市,于济阳县仁风镇出境,,是一条过境的河道。小清河是一条源于济南城市中心泉群,并独流入海的河道。两条河都曾是航运繁忙的水道,若是追本溯源,这两条河都可上溯到古代四渎之一的“济水”,而小清河却成为济南以东,延续古济水水源及河道的河流。
小清河之名始于南宋初年。《齐乘》云:“古泺水自华不注山东北入大清河”。金朝之附庸齐王刘豫“堰泺水东行入齐故道,名曰小清河。”“蜿蜒东北流约五百里,至马车渎如海。”乾隆《历城县志》载:“惟青济(古济水)之区,有河曰大清、小清。小清之源出於历城之趵突泉中,汇淯、漯、孝妇诸泉,东北抵乐安(今广饶)高家港,达于海。”又云:“济水,自东平以下,唐人谓之清河。至宋,又有南、北清河之名。南清河即泗水,北清河即济渎。南渡后,北清河又有大小之分,盖自刘豫导泺东行始。”
小清河的形成缘于清河的北移。宋熙宁十年(1077年),大河决汇梁山泊。分两派,其北派流入北清河(即济水),
3
已上延至玉符河右岸的睦里庄闸。从济南睦里庄闸起,自西向东流经济南、淄博、滨州、东营、潍坊5市的10个县、市、区,汇集18个县、市、区的来水,于寿光的羊角沟入渤海,全长237公里,流域面积10336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15。流域内总人口823万人,%,耕地面积669万亩,粮食总产约343万吨,工农业总值2039亿元,%、%、21%,是省内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地区(2002年《山东省水利志小清河资料长编》)。流域内的石油、煤炭、铁、铝等矿产资源丰富,胶济铁路横亘东西,公路交错成网,全国大型机场山东济南遥墙机场位于小清河畔,下游的羊口港是山东唯一可实现河海联运、水陆联运的重要港口。
历史上小清河是一条具有漕运、排水、灌溉等多功能的河道,曾一度被称为“盐河”。那时的河道,舟楫林立,商贾如云,沿河人民广得鱼盐之利,湖田之惠。流域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一些重要的工业城市和粮棉生产基地都集中在这一地区,为山东和济南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流域内的山河壮丽,泉湖众多,文化古老,史迹众多,是为齐鲁大地的自豪和骄傲。
济南市小清河市小清河的源头河段,,流经槐荫、天桥、历城、章丘四区、市,流域面积2792平方公里。随着济南城市的发展扩大,小清河由开端之初发源于济南城市,变为亘贯济南北部城区,东西30公里的重要城市河道,不仅成为济南城市唯一的洪水宣泄河道,还是济南傍济水而建,承载着济南初始、繁荣以及诸多历史文化的见证。小清河的黄台码头和五柳闸等遗址仍依稀可辨。
5
今小清河的水源,仍是古济水及小清河开端时的济南诸泉的南部山川之水。仅济南市区就分布有趵突、黑虎、珍珠、五龙潭四大泉群,“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以及“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比较形象的描述了济南城市的秀丽风光景象,故济南又以“泉城”著称。泉水在天然状况下,日均涌水量4约5万立方米。泉水汇入大明湖,出湖流经东泺、西泺两条河流注入小清河,形成小清河的泉水之源。济南山川之水,通过诸多支流汇入小清河。境内主要支流有20多条,大部分分步在右侧南岸,呈不规则羽状分布。南岸的支流主要有腊山河、兴济河、工商河、东西泺河、全福河、大辛河、韩仓河、赵王河、巨野河、绣江河等。由于南高北低的自然趋势,南岸的山洪性河道,源短坡陡流急,洪水暴涨暴落,破坏性较大;左侧北岸临黄平原区的沟河,主要有南太平河、曹家圈河、北太平河、华山排水沟、遥墙排水沟、大沙溜排水沟等,坡平流缓,同时还兼有排泄黄河侧渗和引黄灌溉尾水的任务。
小清河流域又是旱涝频繁之地。早在远古时代,就有“兴水利,而后有农工;有农工,而后治国
5
”之说。历代的济南人民在与旱涝抗争中繁衍生息,也不乏治水之士。建国以来,为统一规划治理小清河,广大的人民群众修建蓄水、滞洪、疏挖筑堤等多项兴水利、除洪害的工程。如在支流的中上游修建了狼猫山、大站、垛庄、杏林、杜张五座中型水库,小型水库73座,,这些工程在防洪减灾、发展灌溉、水产养殖、城市供水等方面都起到了显著作用。
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其主要的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集中。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