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马克思对社会契约论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pdf

格式:pdf   大小:77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克思对社会契约论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pdf

上传人:wyj15108451 2017/8/7 文件大小:7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克思对社会契约论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2 2
2
第 62 卷第 1 期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Vol. 62. No. 1
( )
2009 年 1 月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 Humanity Sciences) Jan. 2009. 011~016
马克思对社会契约论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
洪小兵
2 2
[摘要] 马克思在构建自己的理论时对社会契约论进行了批判。他一方面肯定了社会
契约论的进步意义,同时指出,社会契约论的理论基础是抽象的个人主义,其自由观是片面的。
[ 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契约论;个人;现实的个人
[中图分类号] K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881X(2009) 01 0011 06
社会契约论是随着中世纪西方封建神权制度的瓦解、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而兴起的一种政治
理论。这一理论的国家观,特别是社会契约的思想,不仅在 17 、18 世纪的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占据着统治
地位,而且对于现代西方国家和法律的组织构成、功能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另一方面,社
会契约论所倡导的个人自由、平等、功利和理性的原则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和神权政治的锐
利思想武器,对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完善产生了巨大而积极的影响。但是,作为资产阶级
的意识形态,社会契约论不是从现实的个人、而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探讨国家的起源、性质、结构和功
能。因此,它“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而这些抽象
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1 ] (第 73 74 页) 。正是在上述意义上,马克思既肯定了社会契约
论的进步作用,也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今天,重新梳理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对于我们解放思想,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契约论及其理论基础
一般地,社会契约理论家都设定“自然状态”这个概念来描述社会契约产生的条件,并把自然状态中
的个人当作社会契约论的出发点。
作为社会契约论的首创者,霍布斯正是从这种“个人”出发来说明国家的起源和论证政治权威的合
法性的。他认为,虽然自然状态中的人们具有平等的地位,但是,这种人人平等的地位反而导致了一种
“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丛林状态。为了摆脱这种“单纯的天性使人实际处在的恶劣状态”,保存生命,人
们以缔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并把大家所有的权利赋予主权者,而主权者的首要任务则是保存个人生命,
即“对内谋求和平,对外互相帮助抗御外敌”[2 ] (第 132 页) 。因此,可以说,个人自我保存的权利构成了霍
布斯政治理论的基础。
像霍布斯一样,洛克也认为政治权威来自契约。但是,为了避免出现像霍布斯所宣称的那种专制独
裁,洛克明确指出,一个国家的建立必须经过全体人们的同意;国家或政府的职责是保障公共利益,保护
个人权利,特别是个人的私有财产。他说“: 人们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
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3 ] (第 77 页) 而且,个人让渡给国家的绝非全部的自然权利。生命、自由和个人
财产不仅是个人不可剥夺的天赋权利,而且是政府权力的边界条件。
卢梭反对霍布斯、洛克对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