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创新: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创新: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doc

上传人:今晚不太方便 2017/8/7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创新: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创新: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复旦大学社科部孙谦
 
马克思主义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是“合力”。在千千万万个力组成的动力系统中,每个力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同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之初,社会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1](-326)此时在社会基本矛盾的各个要素中,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比较大。改革就是从体制方面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活动。改革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巨大发展,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随着改革的深化,创新对我国社会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胡***同志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又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3],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创新逐步走到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前台,成为全面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支极其重要的动力源。这是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
一、改革由原来的体制“纠错”发展到体制创新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种体制的根本性变革。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体制变革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悄悄的变化:由原来带有浓厚的“纠错”色彩上升为创新体制、完善制度。
改革初始条件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的改革是从纠正原来的体制“错误”,恢复在“文革”中被破坏了的体制开始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曾经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误入了歧途,形成了一系列严重阻碍社会主义发展的错误的体制。邓小平指出:“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4]()“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中国社会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这种情况不改革行吗?”[4]() “不开放不改革没有出路,国家现代化建设没有希望。”[4]()在这种特定情况下启动的改革,是对过去错误体制的反思和修正,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调整,是与长期所奉行的“左”的那套东西的告别,也是挽救中国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因此,我们的改革是从对原有体制的“纠错”开始的。1984年邓小平同志也指出了我们在改革中纠错的努力,他说:“近几年来,中国一直在克服‘左’的错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来制定各方面工作的政策。”[4]() 随着改革的深化,存在明显“错误”的旧体制已经在相当的程度上进行了纠正,被破坏了的体制纷纷得以重建。改革失去了原来那种在危急情势下进行体制变通的意义,失去了“纠错”的性质,成为世界各国改革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常态。现在的体制已经不能简单地用错误与否来定性了,现在的改革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已经变成体制创新。
改革是体制方面的变革,体制改革本身就需要创新,但是改革一开始并不完全等同于体制创新。具有“纠错”色彩的改革,主要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