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新生儿黄疸.ppt

格式:ppt   大小:131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生儿黄疸.ppt

上传人:494315277 2017/8/8 文件大小:1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生儿黄疸.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有些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多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重者甚至死亡。因此对黄疸的诊治研究一直都是新生儿科工作的重点。
病因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新生儿胆红素生成增多,肝脏功能不成熟,肠肝循环的增加,致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鉴于此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近年来研究发现生理性黄疸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不仅有个体差异,也与种族、地区、遗传、喂养方式等有关。
母乳性黄疸有研究发现近年来母乳性黄疸有增高的趋势。国外有文献报道,在出生4—7d出现黄疸的婴儿中,%。母乳性黄疸在低体重儿中更常见。母乳性黄疸的发生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有人认为与母乳喂养儿肠道内可转变直接胆红素为尿胆原的细菌生长缓慢,母乳中β葡糖醛酸苷酶的含量高或某些物质抑制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酰转移酶(UDPGT)等因素有关。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有人认为与母乳喂养儿肠道内可转变直接胆红素为尿胆原的细菌生长缓慢,母乳中β葡糖醛酸苷酶的含量高或某些物质抑制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酰转移酶(UDPGT)等因素有关。UDPGT可以使未结合胆红素变为结合胆红素,也有研究指出,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与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关系较为密切。
感染性因素
,为胎儿在宫内由病毒感染所致。巨细胞病毒最常见;此外还有乙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感染。B组溶血性链球菌、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亦可能引起肝脏病变.
,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并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黄疸在生理性黄疸期间加重或退而复现,黄疸出现时间及高峰时间与感染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4. 新生儿溶血病溶血性疾病也是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之一。人类有多个血型系统可发生新生儿溶血病,而Rh、ABO血型系统不合引起的最常见,其中ABO血型不合占85%,Rh血型不合占15%。G-6—PD缺乏症也是引起溶血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在我国,G-6-PD缺乏症以广东、广西、四川、福建等地发病率高,为遗传性溶血性疾病。
,早产、窒息缺氧和出生时体重过低等是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围生期窒息常导致多器官功能受损,并发的缺氧、酸中毒、低血糖、低体温均抑制肝酶的活性,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功能。
、胆管纤维化和胆道闭锁。患儿生后2周始出现黄疸,黄疸呈进行性加重,粪色由浅黄转为白色,肝脏进行性增大,边硬而光滑。肝功改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尿胆红素阳性,3个月后逐渐发展至肝硬化,肝胆彩超、CT和核素扫描等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