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人间词话·词话人间——《人间词话》读书心得.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间词话·词话人间——《人间词话》读书心得.docx

上传人:老狐狸 2022/9/28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间词话·词话人间——《人间词话》读书心得.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人间词话·词话人间——《人间词话》读书心得 】是由【老狐狸】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间词话·词话人间——《人间词话》读书心得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人间词话·词话人间——《人间词话》读书心得
人间词话词话人间《人间词话》读书心得
国学者,中国之学术也,同外学相提并论始于清末民初,西学东渐,中国社会学术文化空前转型之时也。
国学大师乃学问在国学范围内出类拔萃者,以此,近代之国学大师不胜枚举,诸如有章太炎,黄侃,南怀瑾之类,亦有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人评说的中国精神之父梁启超,再有即是贤者,又是愚者,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的陈寅恪,更有让世界震撼于中国文化有多美的王国维。
但其中能够左手甲骨文,右手叔本华,横贯古今中西令人反复赞美的只有王国维一人。
他不仅在讨论中国古典文华领域卓有成效,更是开诗词境地学说之先河,就连毒舌的鲁迅都说,王国维才是真正讨论国学的人。
他的《人间词话》继承了前人的理论成果,又融合了西方的有关美学思想,提出境地说,并对境地的内涵,性质,特征,类别做了深入探讨,堪称中国古代美学意境学说的总结性论著。
词以境地为最上,有境地则自成高格,自出名句。
然何为境?王国维在第六节里讲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地。故能写真境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地;否则无境地。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境地并不是单指现实中的某一景物,其实人心中的情感也可以称为一种境地。
所以说能够表现真正景物的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才能说有境地,就像宋祁的那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通过拟人的手法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敏捷现,令人有呼之欲出之感。
再者如《天仙子》里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学亦是将词人内心暂得欣慰的心情呈现得淋漓尽致。此二句中的红杏与花虽不能闹春意亦不曾弄轻影,但皆是词人以现实之实境造内心之真情境。五代与北宋之词能够流唱千古的缘由亦在于此。
词中之境有数类,有造境亦有写境;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还有常说的人生三境。
笫一类中的写境易于理解,就是将眼前情境实实在在地记录描写下来,也就自然本身所构成的一种境地。
而造境就比拟奇怪了,单从字面理解,所谓造境既是造出来的一种境地,词人以眼观眼前物,缺乏以抒心中之心情,故发挥想象制造之才使世间万物皆备于我。
然而诗词之中所造境地未常不符合自然,其虚构之材料无不求之于自然,所写之境又未常不存抱负之物,二者就好像抱负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孰真孰假,不得而知,亦真亦幻皆有可能。
其次类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既为有没有我存在的问题,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在有我的境地之中,事物都具有和我一样的情感颜色,我喜物既喜,我悲景也哀,一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一句,再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一句,都是有我之境。由于句中之物与词人有一种互动关系,哭着向花询问倾诉,花儿不答复却随风飞过秋千飘到远方;怎么忍受孤馆紧紧锁住的春寒,夕阳将落,杜鹃声显得更加凄凉。
在无我之境中,不知道什么事物和我有一样的情感,也不清晰事物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万物与我没有互动没有联系,留神里难受时宽阔的天空依旧晴空万里,长叹一声,悲伤随风飘散未得到任何回应,这就是无我的境地。
古代词人虽多写以我观物的有我之境,但是志士豪杰的无我之境也多为佳作,像五柳先生的《饮酒》、元好问的《颖亭留别》广为流传。
那么有我与无我那个更好呢?
王国维在第四节给出了答案,他说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静时得之。故一美丽,一宏壮也。这也就是说境地本身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境地虽有大有小但不能以此来划分优劣。
有我与无我就像白猫与黑猫,只不过是种表现形式而已,各有各的特色。
这第三种就是众所周知的人生三境了。
王国维在其次十六节讲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晏殊《鹊踏枝》)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修《蝶恋花》)此其次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此第三境也。
第一重境地讲的是确立志向,咆哮的西风刮过参天大树,翠绿的树叶凋落殆尽,也只有他自己能够登上高楼看清形势,能够高瞻远瞩看到天的终点。也正是由于有远大的志向,他才能够排解万难登上高楼,不为临时的雾气所迷惑抓住主要冲突,为将来的胜利打下坚实的根底,这一决心也为其次和第三重境地做了必要预备。
其次重境地讲的是努力奋斗的态度,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后悔,为了抱负我情愿一身憔悴。即使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磨难,也要坚持,不能退缩,尽管衣带渐宽,形容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鲁迅先生曾说过,这个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其实世界上本没有什么康庄大道,只不过是由于有人敢于拼搏,勇于创新,擅长抓住时机,忘我的奋斗而已。
第三重境地便是修成正果的时候,众里寻他千百度,从日出到迟暮,看过一岁又一岁荣枯,经受过困难困苦,经受过风狂雨骤,翻过大山,趟过大河,经过多少次挫折与磨练之后,渐渐成熟起来,才能够理解别人不理解的事物,看清别人看不清的真相。这是功到事成,也是用汗水与热血所浇灌出来的鲜花。
然而这三种境地并不是全部人都能够到达,也就像这三句词,不是大词人是说不出来的,但假如说他们写词就是呈现自己的境地,唯恐晏殊,欧阳修等人也不会允许的。
说起人生三境,脑海中一个模糊的人影渐行渐近,最终清楚的呈现在眼前,的他就是从东土大唐而来到西天拜佛求经的唐玄奘,有人说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解决解决哲学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人。
我觉得他不仅解决了哲学问题,而且他的人生也恰恰顺应了人生三境的三个阶段:
第一境立志远方,大唐长安化生寺内玄奘法师宣讲小乘教法,观音化身僧者变卖袈裟叙述大乘教法之好处,玄奘打算去往西天求取真经,以保江山永固,普度众生。
其次境拼搏奋斗,取经路上路途遥远,多有虎豹妖魔,经受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迎来日出送走晚霞,师徒四人相依为命,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即使在八戒准备分家散伙的时候,他也不曾放弃,踏平坎坷斗罢艰险又动身。
第三境修成正果,师徒四人行走了十万八千里,经受多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来到一天大雷音寺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中华文化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文化而连续至今的缘由尽在于此,传统的东西虽看起来旧,但你总会发觉一些新的惊喜,这也正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魅力之所在。
短短几天的时间阅读完这本书,虽然没有把握其中的境地美学要领,但也被书中那一首首富有意境美感的古诗词所吸引,体会到美就在至诚至真之中。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这本书:留给我们的是他学问的产物,那似乎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芒。
《人间词话》虽是在写人间之词,但更多的是通过古词来表现自己对学术的喜爱以及对于人生的感悟,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他的词话与别人不同,能够流传百年走向世界,成为诗词经典的缘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