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对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4页
该资料是网友上传,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请放心下载。
点击预览全文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doc

上传人:wuxwivg046 2017/8/17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古典诗词是一种高度凝练、意象丰富的文学作品,它所涵储的传统文化的基因。为此,中学的古典诗词教育的出发点应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熔铸健全的审美人格。然而,当前的中学的古典诗词教育由于过分注重翻译、分析、高度工具化、技术化的训练与讲解,致使古典诗词的文化底蕴流失严重,失去了美感。本文尝试从吟诵感悟、理性渗透、想象与联想、思想熏陶这四个方面加以论述,探讨如何在中学古典诗词教育中渗透审美人格教育。
关键词:中学语文;古典诗词;审美人格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至少包涵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日常社会生活中操作运用语言的素质;二是人类精神文化的涵养与创造素质。那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就要落实审美教育,熔铸学生健全的审美人格。
一、吟诵感悟,提升审美感悟的能力
在中学的古典诗词教学中要实现语言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必要加强学生的吟诵感悟能力,既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体悟中获得真切的语文素质,又要在这种吟咏感悟中获得人类精神文明的涵养积淀素质。因为感悟对学习的作用是直接的,我们只有把文体感悟与人生感悟联系起来,不断获得许多富有伸缩性和吐纳性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化为自己意识领域的个性所有物,最终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建构健全的审美人格。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声韵有时节奏激昂跌宕,如上阙的开篇“大江东去”就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气势恢弘;有时节奏平缓柔和,如下阙的开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是情感的潮水后缩,也为后文感情火山的喷发蓄势,整首词也从而形成了奔放不羁,自由酣畅,铿锵有致的音韵美。
总之,大力倡导诵读,是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提高学生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这只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鉴赏能力。对于语感的培养,学生还必须在理解领悟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二、理性渗透,提升理性审美的能力
吟诵感悟仅仅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有必要理性渗透,也就是要注重古典诗歌中人文精神传统的解读,给予古诗教育更多的文化气息,让学生通过知识的积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一些人生经历,从中把握诗词的意蕴与诗人的自我形象,从而理解文字所展现的形象与理性的美,以引导学生领悟人生要义,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那么,怎样使这种理性渗透不至于概念化的说教,而是一种美的享受,美的升华,这也正是中学古典诗词鉴赏中需要实现理性审美的重要一环。
某些理性渗透可以借助于集中作者本人诗词中的某些词句来强化。如在岳飞的《满江红》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运用名词连缀,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三十年来,以“精忠报国”为己任的岳飞,南征北战,为南宋王朝收复了大片的失土,而昏庸腐败的统治者却苟且偷安,心甘情愿地作金军的阶下囚,积极投降,消极抵抗。他空怀满腹报国壮志,屡遭朝廷冷落和排挤,但却视功名利禄若尘埃,决心终生驰骋沙场,收复中原,赶走侵略者。这两句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字里行间饱含着复
杂凝重的思想感情:既有对自己屡遭排挤,壮志难酬的感叹,又有对南宋王朝偏于一隅,不思北伐的愤懑,更有对中原失陷人民的深深的挚爱。寥寥数语,一个胸怀磊落、不患得失、不计名利、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高大形象便凸现在读者面前,辞约而意丰,义近而旨远。作者的人格魅力也从中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