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曾国藩家训摘录.doc

格式:doc   大小:2,495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曾国藩家训摘录.doc

上传人:Alone-丁丁 2022/10/11 文件大小:2.4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曾国藩家训摘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曾国藩家训摘录 】是由【Alone-丁丁】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曾国藩家训摘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曾国藩家训摘录
-2-
个人学习资料
曾国藩家训
像毛泽东说独服曾文正。蒋介石平生最佩服也是曾国藩,据说蒋介石床头只放《圣经》和《曾国藩家书》两本书。
市民放火烧了教堂。天津领事馆许多人死亡。慈禧下令让曾国藩去处理。当时他在领导洋务运动,特别不想开战。他处理时软,没想到百姓情绪办。天下人都骂他是卖国贼。后来一再声明,但是临死前也后悔最大遗憾是天津教案。
梁启超说:“彼其所言,字字皆得之阅历,而切于实际,故其亲切有味,资吾侪当前之受用者,非唐宋以后儒先之言所能逮也。”别人说的都是空话,他写的都不是空的,比唐宋来许多人说的话,对我来说,对后代人来说都让人终身受益。不仅是清中兴名臣,也是教育家。我们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重新审视这个家书的内容。他和他的家书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是标准的家训。影响大而深远。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读书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获得专业技术。
-3-
我们说曾国藩之所以能成为曾国藩,是和他以儒学作为毕生的信仰和信念分不开的。所以一个人只有精神世界强大,才能在现实世界强大。
但是有一个人比范进中举还不容易呢,谁呢?就是曾国藩他爹,叫曾麟书。别看这名字起得很雅,麟书,看上去很有学问,但是这个科举考试可要了他的命。不说乡试,考秀才这一级他整整考了16次都没考上,好不容易考到17次,大概17是他的幸运数字,总算考上了。这时候他已经40多岁了,曾国藩都20多岁了。所以实在是考不动了,路漫漫其修远兮,他不考了,然后把希望都寄托在他儿子身上,就回家了。
教育:有三点值得称道。一是两次没考上,这种挫折在曾国藩心中是痛,他只字不提,这是四两拨千斤。二是这不是小数目,要还一百两不容易,不骂也会埋怨,但是他没。称道这事,埋怨都没有。这是出乎意料,给人心灵造成震撼,曾国藩常回忆这事,这是他读史书的起点。三是教育上说了最关键的话,买书的初衷是为了读,细心读,这话最重要。
曾国藩后来说:“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
一是进德,可以帮助人树立人生信仰,他处逆境不惊就因为有强大的儒学信仰,培养就得靠读书,人生观
-4-
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曾国藩说“不可一日不读书”。这是他唯一骄傲的地方。这是掷地有声的,得多大毅力呀。
“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章明鉴临,予不食言。”我向来认为做官发财是羞耻的,做官贫穷为荣,我将来遗产里有做官的钱是违背人生信仰的。老天可以作证,我绝不食言。清廉为本,才是好官,但这话里还有三个蹊跷处,一是清廉是应该的,正常的事,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为什么他要发誓呢?二是内容上,将来遗产里有做官的钱,是可羞的,但我们知道他做到了总督,遗产里怎么可能没有做官的钱呢?两江总督工资高呀,怎么没有呢?三是客观事实与这段话的矛盾。他是湖南湘乡人,清代没出过大官,后来有许多。因为他喜欢提拔乡人。所以有许多老乡。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我并不希望当大官,只希望当君子。当君子最重要,一个条件是勤俭自持。最后说:“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6-
”真是名言呀。这是治世之名言。所以我们看现在富二代问题,好像不知道怎么教育,曾家早提出了答案。有钱也得穷着养。
他有名言说:“古语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以吾观之,衣亦不如故也。”他有名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这样人生才生机盎然。还说:“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穷不得,就不可能成就非凡人生。安贫乐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除了穷,有没有哪种说时容易做得难的事呢?
最后不经意地给他提出一个忠告,要节欲节劳节饮食。三戒:一是戒多言,二是戒怒,三是戒忮求。言多必失,不无端发怒,戒嫉妒戒掉贪婪。
他的好学优点体现出来了,说出缺点,拜了两位老师。一是唐鉴(安静)一是倭仁(自省)。后者是他的觉得,教他写日记,人最容易原谅自己,不容易原谅别人,把对的记得清楚,错记得不清楚。错过两天就忘了。唐鉴提一个方法,果然拯救了他。说起来一个字,但是操作性强。静。唐鉴说:“若不静,省身也不密,都是浮的,总是要静……最是静字工夫要紧。”静不下来,一切都是空的。问题在浮,静下来才有改过的可能。曾国藩说:“既而自窥所病,只是好动不好静,先生两言,盖对症下药也。务当力求主静,使神明如日之升也。即此以求其,继继续续。
-7-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吾因军事而推之,莫不皆然。”
曾国藩觉得“天下滔滔祸乱未已,吏治人心,毫无更改,军政战事,日崇虚伪,非得二三君子,倡之以诚朴,道之以廉耻,则江河日下,不知所届……不若自习勤劳,犹可稍求一心之安”。
特立独行,是傲,睡懒觉就是惰。
早起有三条好处:一是时间多了,就算比别人活得长;二是思路清晰,工作有效率;三是勤就能养成一个人优良的品格。
他的家训中阐述了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勤在个人,养生,儿子体弱,常写信告诉他不要吃药,他一生不相信吃药,药能治人也能害人。他的方子是饭后要走千步以上,扫屋清地,沏茶倒水,早起耕作,多种菜蔬。这些对养生。②勤在个人养品,引发其他优良品格的形成。要五勤手脚口脑事,多问,多思考,一定能明白儒家仁义之道。
33岁时,他发了一笔横财,但是物极必反,引发了他的家庭危机。他在翰林院当翰林。工资不高。再加上他出身一农民家庭,本来就穷。花了血本上了学,端了铁饭碗了,得往家里寄钱,他家人多,兄弟九个呀。欠了一屁股的债。他自己过得也是紧巴巴的。京城居大不易呀。他非常拮据。终于时来运转,开心极了,上半年升官了,侍讲,工资高点。下半年来了肥差,去四川乡试做主考官,这是肥差。他多年前就盼着呢。这是出公差。另有差旅费与资助。考中的得谢师宴呀。没见过这么多钱呀。一下收入一千几百两呀。真高兴呀。立刻拿出一千两寄回老家。写一封长长的家书。汇
-8-
报一下这个快乐的人生际遇。最后还提了一下一千两的用法。“付银千两至家,以六百为家中完债及零用之费,以四百为馈戚族之用。”拿出六百还债,剩下四百分给亲戚族人,这个想法不说怎么样,钱是寄回去的,本应有发言权,寄给父亲的,应该是父亲决定怎么花。但他一高兴忘了。郑重地提出了四六分的计划。结果,父亲看过没生气,没觉得过分,就这样划分了。不代表别人没意见,弟弟们意见大。六九弟气愤之下,两人写信给大哥强烈抗议。甚至说他是沽名钓誉。主要有三条:一是寄钱回来是曾家的钱,不是来路不明,凭什么给别人?二,六百两还债,你知道欠多少吗?刚好一千两。三,寄钱回来,老爸还在,得他说了算,你这样是不是太不把老爸放在眼里?这几个弟弟是他带大的,常训他们,看到信,本会写信教训他们,可是这时他写了更长的家书。这是他有名的一篇。
-8-
“来书云,‘非有未经审量之处,即似稍有近名之心’,此二语推勘入微,兄不能不内省者也。”先引用弟弟的话,想作秀,没必要做这种事呀。这话重了,尤其在兄弟间。但他说这两句话,觉得你们说得太好了,我立刻反省,当时想法有没有作秀,好象没有。虽然没有,对我也是重要的鞭策与提醒。所以我感谢你们提醒我。下边列举了他听说的亲戚的窘迫生活。所以资助也不是不对。还说,我确实失察了,没想到欠了那么多。就改成二八分好了。还不同意,就听父亲的。最后还有好长,写看到你们的信,好高兴呀。文风与字都有进步。还可以再提高一些。又上了一堂课。还说,我最近的修身养性,可以跟你们交流一下。一封长长的家书,出人意料。他在这封家书里是长兄的风采。弟弟们羞愧难当,财务危机安然度过。还有两点疑问。
家这个字,文化信息丰富。上边是房子,下边为什么是一头猪呢?宝盖是阳宅,最早的房子,不是给人住的,一是部落会议场所一是部落祭祀的地方。祭祀时,远古最重要的是猪。那时都是野猪,不容易得到。当时家祭,所以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天下,他对这个家自然无与伦比的重视。他的家观念是:
他说人生有八件根本:“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10-
”。
官宦之家,兴旺不过一代;商贾之家,兴旺不过三代,有点创业精神;耕读之家,一般兴旺五代;孝友之家,即有孝悌精神的家庭,一般可以兴旺八到十代。
“每天只要能抽一点时间来陪家人,陪孩子,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盖棺定论,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意思很简单,就是等一个人生命结束之后,给他一个总的评价。那么这样一个总的评价既然是定论,所以具有高度的归纳性和概括性。
改名立志,正式改曾子城为名国藩。原名子城,字伯涵,号为居武,改号居武为涤生。解释为“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给自己列了十二条规定。一是主敬——整齐严束,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这是儒家最重要的要求,要有信仰,才能专心。二是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心,如鼎之镇。三是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醒了后不要耗在床上。四是读书不二——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看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五是读史——廿三史每日十页,虽有事亦不间断。六是日知其所亡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