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八佰》观后感(优秀8篇) 】是由【hh思密达】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八佰》观后感(优秀8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八佰》观后感(优秀8篇)
《八佰》观后感心得体会1300字篇一
英雄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不断成长而来的。
想起几年前去南京,拜谒完中山陵,顺着水榭路向东步行到灵谷寺,因为在这里,这里安葬着一群向死而生的英雄。位于“正气堂”后面的国军阵亡将士公墓,早已改建为草坪与花坛。在墓地的北侧,还建有两座“一·二八淞沪抗战”碑柱,分别写着“第五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和“第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碑是老的,字却是新的。
1937年12月,日军占据南京后,蓄意破坏墓地,磨掉了碑上大部分文字,只剩下碑柱。自不待言,日军对中国军队的怨恨,不是来自五年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而是源于三个月前的“八·一三淞沪会战”。这场长达三个月的惨烈对战,标记着中日斗争全面爆发。最先防卫上海的国军第87、88师,配备全制式德国武器装备,实为国军精锐,却在日军的猛烈攻势中,伤亡惨重、无以为继,不得不退守至上海西部郊区。
为掩护战友向西撤退,国军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率领数百兵士,面对敌军,以四行仓库为据点,坚守了四天四夜,为淞沪会战划上了浓墨重彩的句点,他们也被世人盛赞为“八百壮士”。
电影开场,就把观众看傻了,这都是什么人呐?这就是八佰勇士?老中青逃兵三人组,老葫芦躲着枪子儿、在战场上胡钻乱窜;端午望见日军就动弹不得、吓得瑟瑟颤抖;小湖北就不说了,才十三岁,还是个半大小孩儿。等他们被收编进四行仓库的守军,还没完呢,只会算账、不会打仗的老算盘,光想着溜号;老铁看着五大三粗这么大一坨,真打起来只会躺平装死……之后,随着剧情的推动,在日军一轮又一轮的猛烈进攻下,在战友奋不顾身的血战中,这些散兵游勇起先渐渐有了改变。
当老铁看到战友倒在血泊中,听到他模糊喊着“帮我补枪位”时,或许还做不到拿起枪打退从窗口攻入的敌军,但他出于本能的和善,畏畏缩缩想要把他拖到平安的地方,志气已经起先萌芽。
当端午看到骂他骂得最凶的山东兵、义无反顾地发起自杀冲锋时,他或许还没有意识到,山东兵掉落的赵云皮影,已经埋下一颗种子,正渐渐变更他的人生轨迹,预示着英勇壮烈的结局。当小湖北看到总是笑眯眯、送他西洋点心的七月哥,就在他面前惨死时,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也好像已经注定了,他最终是走还是留的终极选择。在这些细腻而又粗犷的场景中,我们见他们所见、听他们所听、感他们所感,让他们的角色弧光显得真实可信。
《八佰》所呈现的,是一群英雄的塑造过程,是一个个身经百战的斗士,在极端逆境中爆发的惊人意志力;也有一个个怕死、有私心的一般人,在退无可退中渐渐觉醒的珍贵志气。
从片中爱国将士的杀身成仁、群众看法的转变以及明示上峰放弃这四百人等情节,基本能够提炼出本片的主题:体现抗日斗争促进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批判腐朽的爱国将士的浴血奋战。
我辈皆黄帝子孙,华族胄裔,生当其时,身负干戈,不能驱除日寇出中国,何以为人!
我们誓率全体红军,联合友军,即日开赴前线,与日寇决一死战,复我河山,保我民族,保卫国家,是我天职。
——朱德抗日宣言
一寸山河一寸血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斗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斗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华蜜,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佰观后感篇二
2022年看的第一场是《雪人奇缘》,8月21日上映了一部名为《八佰》的电影。有许多同学已看过,我看了预报片儿,感觉很有爱好。
上午下了古筝课后来到奥斯卡影城,取票进场,进入了二号厅,发觉人并不多,前四排只有我一个人。这倒与我预想的场景不同。后来想想,电影结束时正是饭点儿。所以人少也是应当的。
电影开演了,我渐渐被精彩的剧情所吸引。背后持续传来儿童哭声,真是大煞风景,破坏用户体验。我心想,小孩不敢看,就带出去,为什么要影响他人。
《八佰》改编于历史真实事务,讲解并描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以租借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斗争。名为八百,实则只有420人。造就了这个奇迹。《八佰》历时230天拍摄,整部电影用了300颗照明弹来重现当年战场上的照明效果。共烧掉300多斤烟油和近五吨的报纸。设置相当于十部大斗争剧总和的5万个地面子弹点,打造了一个硝烟充满、炮火四起的真实战场。
苏州河把1937年的上海一分为二:左边苍夷满目、硝烟四起;右边则灯红柳绿,一片旺盛,曼妙女倚栏望,而这里却是时时有生命危急。
最令我震撼的是升国旗,升国旗会激怒日军,可是明明在自己的地盘上,凭什么不能升?那还有什么尊严?国旗升起来了,日军飞机来炸,人肉来挡,无论如何,国旗不能倒。
四万万中国人在斗争面前。竟不如那400人,“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佰观后感篇三
在国庆前夕,我在单位的组织下观看了电影《八佰》。《八佰》的故事是描写淞沪会战末期,国民党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420人留守苏州河畔四行仓库、狙击日军的故事。为壮声势,对外号称800人。
电影很长,感人的地方也许多,好像数都数不清,观影过程中口罩已经被我的泪水打湿。电影中有两个片段让我久久无法释怀。
舍身取义
日军起先舍命挖四行仓库墙洞,企图安装炸药。在这一触即发之际,年仅21岁的陈树生干脆抱着炸弹从楼上义无反顾地跳下去,给母亲留下“舍身取义,儿所愿也”八个字。而其他战士不但没被敌军的枪炮吓倒,而是一个个绑好炸药,排着队,依次报出自己的名字、籍贯,坚决果断。战士们逐个跳下去,用自爆来阻挡敌军攻击,无人畏惧。而仅仅一河之隔,如天堂般的租界,老百姓望着对岸如地狱般的残忍恐怖的战场,咬牙切齿着,义愤填膺。
爱护旗帜
尽管知道升起军旗会遭到敌人更猛烈的攻击,坚守会更加困难,但大家还是义无反顾地升旗。日军飞机低空俯冲,子弹射在一根根支架上,眼看旗帜就要倒下,将士们不畏牺牲,把肉体之躯暴露在敌人强悍的军机下,用自己的双手坚韧地支撑着,将满是弹孔的旗帜高高地扬在了四行仓库的楼顶。正是因为壮士们迸发出的超强信念、无惧无畏的精神和前赴后继的决心,才让敌机大减嚣张气焰而撤去。即便牺牲惨重,输了性命,却激起多数国人的爱国热忱。
电影播完了,故事讲完了,但它给我的震撼已无法描述,它会恒久保存在我的记忆中,滋润着,荡涤着我心灵。致敬战士!也致敬当年的爱国者!
电影《八佰》观后感600字篇四
近期有一部名叫《八佰》的电影上映了,于是我和姑姑就赶往电影院观看。
电影开头就讲解并描述的是斗争的残酷,一帮来自各地的人们被征集去爱护上海,可到了上海才发觉残缺不堪的上海已无人烟,日军的攻击把征集来的人们吓得到处跑,我都有点看不起这帮人,这么贪生怕死,这么没骨气,气的我都想打他们,他们成了逃兵,可他们又误打误撞的被捡进了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弟五二四团,来到了上海最终一个阵地四行仓库进行镇守,日本鬼子连续四日不断的攻击四行仓库,四行仓库死伤多数,国民党军人明知道凭这些人是赶不走日本鬼子的,可他们还是选择牺牲自己去挽救大家,去守着这最终一块阵地,国人的救济,送来了国旗,让他们燃起了希望,即使要面对更猛烈的攻击,也要在楼顶庄重的升起国旗,让它在风中漂浮,带给全部中国人希望,看到他们为了爱护国旗一个一个的被枪杀,甚至连贪生怕死的逃兵也都参加进来,扛起支撑国旗的重任,后来为了持续中国的希望他们选择冲桥,一个一个的冲,一个一个的被杀,最终对面的友人大声的为他们呼喊,为他们加油,对他们伸出了双手,影片结束了,我还沉醉在里面出不来……
在这些贪生怕死里的逃兵中有几个典型人物,小小年纪的小湖北,有想法的哥哥,怕死的老算盘等等,他们看着苏州河对面的天堂,他们艳羡对面的人,他们在地狱里无望,他们想尽一切方法逃离地狱,可终归回到了四行仓库,他们在四行仓库经验了连续四日的日本轰炸,看着军人为抗日救国,舍弃生命,身绑炸弹纵身跳动下去炸毁日本的攻击,他们的精神感染了这批逃兵,他们变得一次比一次英勇,我也被他们的爱国精神感染,我感觉自己充溢了力气,我要努力学习,要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佰观后感篇五
观看了期盼巳久的电影《八佰》,这是中国新生代导演,极具思索力的管虎的作品,也是国产电影首次用全套IMAX系统拍摄的斗争大片。
IMAX是世界上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的高精密度电影系统里最先进的。投射在巨型银幕上的令人惊羡的、冰晶般清楚的图像,配以最先进音响系统带来的震撼声,赐予观众身临其境的电影欣赏体验。IMAX的量身定制版本,有着比一般银幕多达26%的画面内容,所以观影效果更为震撼。
逼真且拨动灵魂的音频,巨大的爆炸声,背景传来的低语,经过精确调音的集成音响系统,结合精确定向的扬声器,能够听见安静时人呼吸的气息声响,以及鞋子每一次划过地面发出的声响。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真实的画面质感,从清楚度、细微环节到尺寸,都让观众得到超越现实的完备感受。细心转制电影的每一帧画面,力求以更佳效果呈现导演的拍摄意图。实现暖色调与清楚度之间的动态平衡,IMAX电影的魅力就在于,让高辨别率呈现出更高清、更写实的画面和音响,给观众振撼内心的视觉与听觉体验。
电影《八佰》的胜利,拍摄的各项要件肯定是与此完备相匹配的。《八佰》故事取材于1937年8月13日爆发的,以中国军队主攻的淞沪合战后期的一个片段:世人瞩目的四行仓库坚守战。10月26日,中心军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接到吩咐为掩护主力部队西撒,牵制日军追击,率领部下423人(对外称800)余官兵进入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构建防卫工事,阻击日军。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是一栋六层钢筋混凝土大厦,是当时整个闸北最高最大的建筑,三面邻街,一面邻水,是简单形成被敌方围攻的“孤岛”。八佰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四天四夜,以伤亡25人的代价,击退日军数十次进攻,击毙日军200余人,阻挡了日军近万人前进的道路。以自己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英雄气概,用生命和鲜血击碎了日军三个月____的狂言。四行仓库保卫战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的最终一战,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壮烈与英勇。
电影《八佰》用艺术创建形式重现中国军人浴血奋战,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民族战魂的高光时刻。四天四夜的生死狙击,八佰官兵的同仇敌忾,上海各界民众支援固守国军,输送生活物品的行动,国际联盟对中国军人英勇抗敌的高度赞许,在影片中都有浓墨重彩呈现。
《八佰》排出了强势演员阵容:黄志忠饰老葫芦,张俊一饰小湖北,欧豪饰端午,张承饰雷雄,王干源饰羊拐,姜武饰老铁,张译饰老算盘,杜淳饰谢晋元,陆思宇饰杨瑞符,魏晨饰朱胜忠,李晨饰山东兵,俞灏明饰上官志标,余皑磊饰洛阳铲,郑皑饰陈树生,姚晨饰何香凝,侯勇饰高校教授,刘晓庆饰蓉姐,唐艺昕饰杨惠敏。实力派演员加网红明星,硬核的故事情节被演绎得如史诗般让人刻骨铭心。
在苏州按1:1比例搭建实景,人工挖掘了一段与环境融合的苏州河,重现四行仓库和四周建筑群在当时战火时的原本风貌。仓库楼房,纵横街道,宽敞苏州河,逼真呈现了枪林弹雨的斗争风云构图。
《八佰》在强化画面及音响的电影语言同时,也特别注意人物台词的艺术深加工。
“战况至此,全上海的百姓都会看着我们,四行仓库是我们最终的阵地,也就是我们的坟墓”。“对边是天堂,那这边便是地狱”。
“我不想死,但总有人会死”。
“东北沦陷了,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
“人各有命,军人有军人的命”。
为塑造人物特性特点,表达中国军人民族志气,演员对白展示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最悲壮的画面:视死如归的陈树生身捆手榴弹和炸药,拉响导火线,从6楼纵身跳下,跳进了刚要用炸药炸墙的日军之中。
最激烈人们心弦的画面:女童子军杨惠敏代表各界,泅渡过苏州河向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献旗致敬。让国旗高高飘扬在四行仓库顶上。
最具浪漫主义色调的画面:白色骏马沿空旷街驰骋的远景画面,可能是血战中中国军人的视角,可能是苏州河南岸民众和租界国际友人的视角,还可能是摄影师主观视角。总之,色调显明的对比,表达出中国军人坚韧,英勇,无畏强敌的英雄气节,象征着追求和平,所向无敌的中华民族的坚决意志。时间再过十年二十年,只要一提到《八佰》这部电影,人们肯定会在脑海里,出现出那匹昂扬奔驰的白色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