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是由【bkeck】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1、单细胞生物和外界环境进展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作媒介进展物质交换
3、体液的组成:
________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体液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________
4内环境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
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大多数细胞的内环境)
5、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和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一样,最主要的差异在于中
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6、以下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1)血浆蛋白(2)血红蛋白(3)葡萄糖(4)氨基酸(5)Na+(6)尿素(7)载体(8)呼吸酶(9)抗体(10)唾液淀粉酶(11)H2O2酶(12)二氧化碳(13)胰岛素
7、、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浸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浸透压大小主要和、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浸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浸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和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8、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9、、稳态的调节机制:
10、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才能是有限的,假设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才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11、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2
2、完成反射的构造根底:
3、—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反射弧—传导兴奋
的组成-分析综合信息产生传导新兴奋
-传导兴奋
-由和组成,承受兴奋做出反响
4、神经元—-神经系统构造和功能的根本单位
功能:承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构造(短,多)
突起
(长,少)
5、,指出图中各部分的名称.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膜外为;兴奋时膜内为,膜外为。
7、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过程:当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中的以
方式把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并和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8、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中发生的信号变化是
9、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方向是,原因是
10、2写出以下神经中枢的主要功能。(书本20页)
下丘脑:
脑干:
大脑皮层:
小脑:
脊髓:
3
11、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12、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听、说、读、写,这些功能和大脑皮层的有关,这些区域受损伤会引起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如受损伤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但不会).
13、观察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写出各区的功能
W区:此区发生障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区;此区发生障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区:此区发生障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区:此区发生障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15、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来源去向
血糖
16、安康人的血糖值为
17、血糖平衡的调节主要依靠和两种激素来调节。这两种激素分别由细胞和细胞合成分泌。
18、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是
19、完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
当机体受寒冷刺激
↓神经冲动
下丘脑
↓分泌
↓
垂体
↓分泌
↓
甲状腺
5
↓分泌
↓
细胞代谢
此分级调节过程中也存在着机制,从而使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20、激素调节的特点:(1)(2)(3)。
21、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靶器官是;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靶器官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靶器官是
22、(1)激素弥散全身,但只对的靶细胞,靶器官起作用。
(2)激素只是改变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本身并不直接参和细胞的生命活动。
(3)激素一经靶细胞承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23、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哪三对?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24、起拮抗作用的激素有哪两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和肾上腺素
25、激素等化学物质(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展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6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的共同调节。以调节为主
27、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特点及比较
比较工程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处径
反响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28、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所有的感觉中枢都在
29、、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
30、人体热量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
31、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32、体温平衡的意义:保证酶的活性,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展的必要条件。
5
33、体温调节的有关激素有和,,增加产热量.
34、人体温调节方式是.
35、人体的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是.
36、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是,渴觉中枢是。
37、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该激素由(器官)释放。该激素作用的靶器官(靶细胞)是,详细作用是,从而尿量,使细胞外液的浸透压.
38、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例如:幼年是甲状腺激素缺乏(如缺碘),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缺乏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39、免疫系统组成
①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
、、扁桃体、脾、淋巴结等。
吞噬细胞等三者都来源
②免疫细胞于
细胞(迁移到中发育成熟)中的
淋巴细胞细胞的增殖
B细胞(在中发育成熟)分化。
③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细胞分泌)、
溶菌酶等。
40、免疫系统功能:
6
4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4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核心细胞
作用对象
作用过程
关系
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去除。
43、二次免疫反响的特点是什么?
44、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45、艾滋病:全称为,简称。
7
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是(简称)。
致病机理:侵入人体后和相结合,破坏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最终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病菌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
传播途径:、、.(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预防措施: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1、①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_______②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胚芽鞘的_______
③光照影响生长素的合成吗?
④胚芽鞘的弯曲部位(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___________。
2、植物向光性产生的本质原因是:
详细解释为:在的照射下,引起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发生(即生长素由向光一侧运向背光一侧),造成一侧的生长素多于一侧,又由于(即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使得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的一侧的生长素多于一侧,造成一侧生长速度快于一侧,所以弯向光源生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原料:_________.
4、生长素在植物体的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
如
5、、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
6、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实例分析—-——-—--—顶端优势现象。
(1)顶端优势是指优先生长而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2)比较生长素含量情况:甲____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长素对甲和乙的作用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生长素类似物的来源是的化学物质,作用是具有和相似的生理效应。举两例
9
8、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上可用于①②
③④
9、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最大的是,然后是,其次是
10、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是;促进果实发育的激素是。
第4章种群和群落
1、是种群最根本的数量特征;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种群的年龄组成包括哪三种类型?
3、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实验中(1)不同种类植物的样方大小一样吗?
(2)取样的关键是(3)取样的方法有、
(4)这种方法是不是只适宜植物吗如不是,那么还可以适宜什么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4、标志重捕法适宜什么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5、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请估算这个种群的种群密度。
6、画出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和“J”型曲线的变化曲线
7、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8、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9、群落的空间构造包括和
10、影响森林植物的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
11、举三例初生演替:
举三例次生演替:
1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展
13、《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1)酵母菌的计数采用
10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展计数时,需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
(3)假设在计数过程中发现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过多,可
(4)显微镜下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
(5)本探究实验需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因为
(6)本实验需不需要重复实验?这样可使
(7)计数完毕,取下盖玻片后,血球计数板如何清洗?
第5章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由和他的互相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构造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的(即).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
4、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5、生态系统的能量的来源:
6、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7、摄入量,同化量和粪便量的关系是
8、每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即同化量)有哪几条去路?
、、、
9、一般来说,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
10、能量金字塔是描绘和之间的关系
1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1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1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是
1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生态系统是指
15、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是;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是
16、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方式:消费者的、。
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主要方式:消费者、消费者的,
分解者的,。
17、循环形式: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的形式进展,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
10
的形式传递。
18、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有哪些并各举三例
:
:
:
19、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信息还可以调节,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0、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2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才能的根底是
22、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组分越,食物网越,其自我调节才能就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恢复力稳定性那么越。
23、一般情况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上下呈相关。但也有例外,如
的两种稳定性都低。
24、设计制作生态缸时需不需要封上缸盖?
一般需把生态缸放在什么环境中?
25、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它们所拥有的全部
和各种各样的,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2):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也叫。
例如:
(3):对人类有、和等实用意义的,和有
、和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27、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和两类。
28、、动物园和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是指保护。
29、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