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解决问题的策略.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解决问题的策略.docx

上传人:bkeck 2022/10/23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解决问题的策略 】是由【bkeck】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解决问题的策略——-交换教学设计
一、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用交换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倒推法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根底上展开的。“替”即替代,“换”那么更换,交换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交换,充实思想方法,“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个等量的数量关系进展的交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而课后的“练一练”那么是一种差数关系的交换,两者相得益彰,“说说为什么这样交换”,要引导他们回忆刚刚的交换活动,反思是怎样交换的,通过比照使学生明晰:倍数关系交换后总量不变,而差数关系交换后总量发生了变化,从而能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交换策略的要领。
二、指导思想和理论根据: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六年级的教学大纲为指导,进一步开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才能,积累解决问题的经历,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三维目的:
1、知识和才能:使学生初步学会用“交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交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开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才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历,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历,进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2)使学生在合作学****探究过程中培养集体交往才能,解决问题才能。
四、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的地域来源比较繁杂,部分学生根底较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好动,喜欢说话等。
1、道德品质方面: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活泼、机灵,待人有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问好,同学之间也团结友爱,极少有打架闹事的事件发生,老师的教育能虚心承受,知错就改。
2、纪律方面:本班整体纪律较好,桌椅摆放整齐;课堂上能专心听讲,不过上课经常有人讲话,这和老师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因素。当讲授的内容符合他们的口味或兴趣浓重时,也会聚精会神,鸦雀无声。
3、学****成绩:本班学生整体学****还算可以,但由于长期转进转出学生较多,生源较杂,,勤奋度不高,有部分学生比较懒惰,家庭作业不能及时完成。除了学生本身的原因外,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4、家庭背景:本班学生家庭背景情况比较复杂,不少学生属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此类型的学生,家长过问极少,最多有时来一两个。
五、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感受“交换”策略的有效性,能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进展解答。
2、在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交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开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才能.
六、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小黑板(出示复****题及例题1)
2、杯子图片(大、小各假设干)
七、教学方法及手段:
采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等量交换和差数交换相比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当学****的主人,在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自己感受、探究交换策略的运用从而获得知识,培养才能,实现三维目的的整合.
八、教学过程
(一)创情设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讲讲?
要称出那头大象的重量,大人们都束手无策,七岁的曹冲却想出了那么妙的解决方法,原来是称象,如今是称石头,曹冲用的这个解决方法真了不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惯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意图:曹冲称象的方法是交换策略的详细应用,将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课堂,既能为学生的探究指明方向,有助于学生提取交换策略,又能让学生初步感受用交换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处,自觉地参和到学****中去.)
2、出示两道复****题:,
(2)=+++=20
=?=?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上展开教学,两道复****题紧紧围绕新课而设计,为如何进展等量交换做好铺垫.)
(二)合作学****探究例1
: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倒人9个小杯中,?”
学生顺利解决.
老师追问:为什么可以用720÷9来计算?
学生答复:因为这720毫升是9个小杯中果汁的总重量,而每个小杯中果汁是一样的,所以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向了未知量的个数:当只有一种未知量时,可以用除法计算。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形成解决问题的总体设想。]
: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倒人一个大杯和6个小杯,正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老师问:还能直接用除法计算吗?
引导学生考虑: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在于“720毫升中,既有1个大杯的容量也有6个小杯的容量”,也就是出现了两种未知量,这是产生困难的原因。
结合学生的答复,老师板书:问题——两种未知量。
师:你们还想让老师提供一个怎样的信息?
学生交流:要知道这两种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组织学生考虑并交流: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1:(边说边用学具演示)我把1个大杯交换成3个小杯,720毫升就是9个小杯的总容量,所以用720÷9求到小杯的容量,大杯的容量只要再乘3就行了。
生2:我是把6个小杯交换成2个大杯,用720÷3先求到大杯的容量,再除以3就是小杯的容量。
生3:我是通过画图来考虑的。意思差不多,但很方便.
师:比较上面两种不同的考虑方法,有没有什么一样之处?
生4:它们都是把两种杯子转化成一种杯子:第一种方法是全变成了小杯,第二种方法是全变成了大杯。
生5:如今就变成了只有一种未知量了。
师:根据两种杯子容量之间的关系进展交换,把两种未知量转化成一种未知量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根据上面交换的结果,你能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吗?
让学生自选一种方法进展计算,汇报板书。
.
引导: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怎样检验?
交流中明确:要看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条件.(①720毫升.②小杯是大杯的1/3。)
学生自己进展检验。
师:回忆刚刚的解题过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假设一个问题中出现两种未知量,只要知道这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把两种未知量转化成一种未知量,就能解决问题。
师:交换只是转化的一种策略,,首先要考虑:“困难在哪里?我的目的是什么?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达成这个目的?”然后制定出一系列方法步骤再去完成。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交换”,因为在问题情境中出现了两种未知量(大杯和小杯),假设不进展一定的转化,就不能用除法来解决;然后再来解决怎样交换,采用一定的策略把两种未知量转化成一种未知量,进而将此题演变成简单的除法问题。这一过程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交换”,二是“怎样交换"。]
(三)、自主探究、拓展进步。
1、出示课后“练一练”出示自学提纲.
(1)读题,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
(2)和前面两题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你准备怎样交换?还有不同的交换吗?
(4)“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2、学生答复,说说是如何以大箱换小箱的。
3、学生列式计算。
4、学生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让学生说说总数有没有发生变化?
5、口头检验
(本环节主要是学生自主完成,再指名汇报,集体讨论和交流。)
(设计意图:这道“试一试"外表上看是一道练****题,实际上它和例题有一定区别,例题是倍数关系的交换,而这题是一道相差关系的交换,既是对新课的稳固,更是一个拓展,,学生比较难理解为什么交换以后总量变化了、总量是怎样变化的。通过几个问题,能引起学生关注交换后总容量的变化,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学时,让学生观察课件上大箱换小箱的方法,明确为什么可以这样交换。并强调让学生和例题作比照,旨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交换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反思总结、课外拓展
1、例题和试一试,两种交换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我们要注意什么?(指导学生明确:例题是倍比关系:交换时总量不变,数量会变;练一练是相差关系:交换时总量变了,数量不变。)
2、交换时你还注意到什么?有什么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使学生明确:倍数关系:交换时,可以是“一个物体换几个物体”或“几个物体换一个物体”。相差关系:交换时,只能是“一个物体换一个物体".)
3、在实际生活中假设遇到数学难题时,不要害怕,要像曹冲一样开动脑筋,合理选择策略,难题一定会迎刃而解的.
(设计意图:这时的小结,是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怎样抓住它们的根据特点,采用不同的“交换"策略去解答问题。)
九、作业布置
“720毫升果汁分别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20毫升,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采用的是把课本的例题换成相差关系的交换题:旨在训练和稳固学生对这类交换问题策略的运用,从而进步数学素养.)
十、课程资源开发:
倍数关系:交换时,可以是“一个物体换几个物体"或“几个物体换一个物体”.相差关系:交换时,只能是“一个物体换一个物体"。
十一、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交换
两种不同的物体→同一种物体
大杯→小杯小杯→大杯
3×1+6=9(个)6÷3+1=3(个)
小:720÷9=80(毫升)大:720÷3=240(毫升米)
大:80×3=240(毫升)小:240÷3=80(毫升)
《解决问题的策略——交换》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努力表达解决问题这类课型的我们老师应该坚持做哪些工作,我个人考虑不管是新课程理念还是老课程,也不管是什么版本,数学应该有其本质的东西,那就是给学生考虑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会考虑,促进学生去悟懂里面的道理。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和考虑,所以在课中我三个注重:
,我等着学生渐渐领悟其中的道理,课堂上照顾全体同学,决不是看到有同学举手,就像看见了一个救星一样,马上请这位同学答复,他答复对了,就代表都会了,这样做就以个体代替了整体,会造成课堂上个别学生的表演.
2。注重审题,我感觉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正确全面的审题对于能否解决问这个问题至关重要,所以新授部分,我注意让学生屡次读题,并且把重要的信息让学生重读,并且说说自己的理解,之所以这样就是想培养孩子仔细审题、,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学生正确全面的审题以后,解决问题就水到渠成了。
3。注重学生在独立考虑后的讨论交流,课堂上我是先让学生独立考虑,考虑后再进展交流,而不是抛出一个问题后就直接让学生讨论交流,我感觉那样的讨论交流一般是比较流于形式的,是浅层次的交流,是没有深度的。因为每个同学还有经过自己的考虑张口就说,看上去很热闹,往往是:自说自话,,这样的处理有着实实在在的效果,对于开展学生的思维才能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节课缺乏之处:课堂的练****设计由于时间比较匆忙,练****没有到达预期的效果。通过上这节课,我觉得收获很多,也有遗憾,我会珍藏收获,汲取教训,争取以后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