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填空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填空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一生物上册知识归纳要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才能生存。专营细胞
内生活。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结构简单,一般由(DNA或RNA)和所构成。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
4、血液属于层次,皮肤属于层次。
5、植物没有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层次,又可化
做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和它生存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
2转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和,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
2高倍镜:物象,视野,看到细胞数目。
低倍镜:物象,视野,看到的细胞数目。
3物镜:螺纹,镜筒越,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螺纹,镜筒越,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 视野范围越小 视野越暗 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 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 视野范围越大 视野越亮 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 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的放大倍数х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1/2)2=5
三、细胞种类:根据,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有,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
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
3内容要点:P10,共三点
4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
1、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统一性:
差异性: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微量元素:主要元素: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最基本元素:(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鲜重下含量最高)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p17页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苹果和梨试剂:试剂(甲液::)
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
②甲乙液必须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加热
颜色:
(2)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试剂:
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颜色变化:
(3)蛋白质的鉴定
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试剂:(A液::)
注意事项: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②鉴定前,,以便对比
颜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马铃薯
试剂:颜色: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种。
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氨基酸的种类由决定。
氨基酸分子通式:
二蛋白质的结构
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
三蛋白质的功能
(肌肉毛发)
2.
3.(血红蛋白)
4.(胰岛素)
(抗体)
四、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以及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
规律方法
1、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
根据R基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位于同一个C原子上,由此可以判断是否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2、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个水分子,形
成个肽键,至少存在个-NH2和个-COOH,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
3、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
4、蛋白质总的分子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缩合反应脱去的水的总分子量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核酸的分类及结构
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由一分子,
一分子和一分子组成。
DNA所含碱基有:
RNA(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由一分子,
一分子和一分子组成。
RNA所含碱基有:
若是在含有DNA和RNA的生物体中,则碱基种类为种;核苷酸种类
为种。
DNA的碱基种类为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种类为种。
RNA的碱基种类为种;核糖核苷酸种类为种。
核酸的化学元素组成是:
三、核酸的功能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试剂:混合染色剂
注意事项:
盐酸的作用:
现象:
甲基绿将细胞核中的染成,
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染成。
DNA是中的遗传物质,此外,在中也有少量的分布。
RNA主要存在于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细胞中的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糖类
糖类的元素组成是:
糖类的种类:
单糖:常见的单糖有:等
二糖:植物中常见的二糖有:
动物中常见的二糖有:
多糖:植物多糖有:动物多糖有:
3、可溶性还原性糖:
二、脂质的种类及功能
脂肪的功能:
磷脂:
固醇包括:三种
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水的存在形式及功能:
1、存在形式有:和。
2、功能:自由水:
结合水: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
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
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含量高。
二、细胞中的无机盐
1、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的形式存在
2、无机盐的作用:
4、部分无机盐的作用
缺碘:、
缺:抽搐、软骨病,儿童缺钙会得佝偻病,老年人会骨质疏松
缺铁: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知识网络:
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
2、细胞膜主要成分:
细胞膜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功能:
①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二、与生活联系: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三、细胞壁成分
植物:
原核生物:
作用:支持和保护
四、细胞膜特性:
结构特性:
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
功能特性: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五、细胞膜其它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分泌、吸收、识别、免疫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器之间分工
(1)双层膜
: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场所
: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2)单层膜
: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场所
: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植物细胞特有,调节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形态
: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无膜
: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囊
泡→细胞膜→细胞外
三、生物膜系统
1、概念:膜、膜,各种膜共同组成的生物膜系统
2、作用:见课本49页。
使细胞具有稳定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为各种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是许多生化反应的场所,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膜: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①是
②是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吸水膨胀
>,细胞失水皱缩
=,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1、 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
(2)
(3)
2、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
外因:
1、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1)(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
(2)(形成液泡)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逆相对含量梯度——
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决定。
2、细胞膜是一层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三、比较几组概念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
(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
(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
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如: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探索历程(略,见P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