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鲁科版化学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405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鲁科版化学知识点.doc

上传人:莫比乌斯 2022/10/27 文件大小:4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鲁科版化学知识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鲁科版化学知识点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鲁科版化学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鲁科版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Z
(AX)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HeLiBeBCNOFNeNaMgAlSiPSClArKCa
电子层:一二三四五六七
对应表示符号:KLMNOPQ
、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质量数: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整数,不同于相对原子质量。

⑴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它是相对质量,单位为1,可忽略不写。同位素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就是质量数如:D2O的摩尔质量:20g/mol
⑵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所得的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①核外有10个电子的微粒组:原子:Ne;分子:CH4、NH3、H2O、HF;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②核外有18个电子的微粒:原子:Ar;分子:SiH4、PH3、H2S、HCl、F2、H2O2、N2H4、C2H6;阳离子:K+、Ca2+;
阴离子:P3-、S2-、HS-、Cl-、O22-
二、核外电子排布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即依次:K→L→M→N→O→P→Q顺序排列。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即K层2个,L层8个,M层18个,N层32个等。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注意】以上三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理解其中某条。如M层不是最外层时,其电子数最多为18个,当其是最外层时,其中的电子数最多为8个。
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三、元素周期表
: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1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2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3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4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5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6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7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注意】表中各族的顺序:ⅠA、ⅡA、ⅢB、ⅣB、ⅤB、ⅥB、ⅦB、VIII、ⅠB、ⅡB、ⅢA、ⅣA、ⅤA、ⅥA、ⅦA、0
、元素性质与元素周期表关系的规律:
①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
②电子层数=周期数(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
③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价数
④负价绝对值=8-主族序数(限ⅣA~ⅦA)
⑤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逐渐增强,则非金属元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形成的气态氧化物越稳定,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增强,其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还原性减弱。
⑥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金属元素单质的还原性增强,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三、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性质
同周期(从左→右)
同主族(从上→下)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电子层结构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渐多
电子层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失电子能力
得电子能力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逐渐增大
逐渐减小
金属性
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阳离子的氧化性
阴离子的还原性
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
阴离子得还原性减弱
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阴离子得还原性增强
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为(+1→+7)
非金属负价=-(8-族序数)
最高正价=族序数(O、F除外)
非金属负价=-(8-族序数)
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酸性逐渐增强
碱性逐渐减弱
酸性逐渐减弱
碱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形成难易与稳定性
形成由难→易
稳定性逐渐增强
形成由易→难
稳定性逐渐减弱
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NaKRbCsFr(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
第ⅦA族卤族元素:FClBrIAt(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
(Ⅰ)同周期比较:
金属性:Na>Mg>Al
与酸或水反应:从易→难
碱性:NaOH>Mg(OH)2>Al(OH)3
非金属性:Si<P<S<Cl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难→易
氢化物稳定性:SiH4<PH3<H2S<HCl
酸性(含氧酸):H2SiO3<H3PO4<H2SO4<HClO4
(Ⅱ)同主族比较:
金属性:Li<Na<K<Rb<Cs(碱金属元素)
与酸或水反应:从难→易
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
非金属性:F>Cl>Br>I(卤族元素)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易→难
氢化物稳定:HF>HCl>HBr>HI
(Ⅲ)
金属性:Li<Na<K<Rb<Cs
还原性(失电子能力):Li<Na<K<Rb<Cs
氧化性(得电子能力):Li+>Na+>K+>Rb+>Cs+
非金属性:F>Cl>Br>I
氧化性:F2>Cl2>Br2>I2
还原性:F-<Cl-<Br-<I-
酸性(无氧酸):HF<HCl<HBr<HI
微粒半径的大小与比较:
1)一看“电子层数”:当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如同一主族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如:r(Cl)>r(F)、r(O2-)>r(S2-)、r(Na)>r(Na+)。
2)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如同一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如r(Na)>r(Cl)、r(O2-)>r(F-)>r(Na+)。
3)三看“核外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如:r(Cl-)>r(Cl)、r(Fe2+)>r(Fe3+)。
★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在化学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
科学家在周期律和周期表的指导下,对元素的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为新元素的发现以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
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
通常制造的农药,所含有的***、***、硫、磷等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靠近,在一定的区域内。人们还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
A.“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化学键
概念:化学键: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的相互作用.
注:①非相邻原子或分子之间不存在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中不存在化学键;
②原子:中性原子(形成共价键)、阴阳离子(形成离子键)、③相互作用: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
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
:共价键: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也可能存在离子化合物中

键型
离子键
共价键
概念
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成键方式
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成键粒子
阴、阳离子
原子
成键元素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特殊:NH4Cl、NH4NO3等铵盐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含有离子键)
非金属元素之间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由不同种原子形成,A-B型,如,H-Cl。
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由同种原子形成,A-A型,如,Cl-Cl。
★: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和“×”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
1)原子的电子式:由于中性原子既没有得电子,也没有失电子,所以书写电子式时应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全部排列在元素符号周围。排列方式为在元素符号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每个方向不能超过2个电子。例如,、、、。
2)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金属原子在形成阳离子时,最外层电子已经失去,但电子式仅画出最外层电子,所以在画阳离子的电子式时,就不再画出原最外层电子,但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应在元素符号右上标出。所以属阳离子的电子式即为离子符号。如钠离子的电子式为;镁离子的电子式为,氢离子也与它们类似,表示为。
3)非金属阴离子的电子式:一般非金属原子在形成阴离子时,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这些电子都应画出,并将符号用“[]”括上,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电荷的表示方法同于离子符号。例如,、、。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
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3、能源的分类: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计算公式:v(B)==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降低温度,减小速率。一般每升高10°C,速率提高2到4倍。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减慢反应速率(负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既反生化学平衡的移动。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化学反应的利用
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的意义:
①利用化学反应不仅能制备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而且还能制备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②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所需要的物质,例如消毒剂ClO2的制备。
③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提高其性能,扩大适用范围。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已成为保障人们物质需求的重要手段。
人类利用化学反应,不但要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新物质,还要充分利用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在化学反应中,能量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通常有热能、电能等。
 2.***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2)实验装置如图
      装置中所盛试剂及其作用:
C饱和食盐水,除去***气中的***化氢气体;
D浓硫酸,除去***气中的水蒸气(或干燥***气);
F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的***气。
(3)验满方法
如果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气,可在瓶口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来检验,也可以用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来检验。
 ***气的反应原理
 
 ——二氧化***()
 
(二)常见气体的制备
 ,应当由四部分组成:
 
装置
类型
固体反应物
(加热)
固液反应物
(不加热)
固液反应物
(加热)





主要
仪器
酒精灯、大试管
分液漏斗、大试管
圆底烧瓶、分液漏斗、酒精灯、石棉网
:原电池原理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3)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4)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腐蚀。
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甲烷的性质与结构
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通常状况下,甲烷的性质比较稳定,与酸性KMnO4溶液等强氧化剂不发生反应,与强酸、强碱等也不发生反应。
空间结构:正四面体,4个C-H键的长度和强度相同,夹角相同。
来源:天然气、沼气、油田气、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物性: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况),比空气的密度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极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稳定性:通常情况,甲烷比较稳定,不能被H+/KMnO4、Br2等氧化剂氧化,与强酸和强碱也不反应
点燃
甲烷的可燃性:氧化反应
CH4+2O2CO2+2H2O
注意:点燃甲烷时要验纯,条件不同,水的状态不同。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伴有淡蓝色火焰。
甲烷的取代反应
甲烷的取代反应方程式:
黄绿色逐渐消失,试管内壁有油状液滴产生,试管内上升一段水柱。
结论:室温时,甲烷与***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化氢气体(看
到有白色的烟雾)和其他有机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反应类型像:A+BC+D
②逐步取代:1molCl2只能取代1molH原子
③取代反应的产物是混合物,5种产物都有(HCl,还有各种取代产物)。
④:②产物的状态:HCl、CH3Cl为气体,CH2Cl2、CHCl3和CCl4为液体,甲烷的四种***代产物都不溶于水。
不论CH4和Cl2的比例是多少,几种产物都有,n(HCl)最大,且n(HCl)=n(参加反应Cl2)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称为烃。
(1)除甲烷外,还有一系列性质跟它很相似的烃,如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等,这类烃称为烷烃。其结构特点是:碳原子之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而达到饱和。
简言之,烷烃具有单链饱的结构特点。通式为:CnH2n+2(n≥1)
分子式(碳原子数)不同的烷烃一定互为同系物,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烷烃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烷烃的物理性质
a)随着分子里含碳原子数的增加,熔点、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
b)分子里碳原子数等于或小于4的烷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其他烷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
c)烷烃的相对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d)一般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液态烷烃本身就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3)烷烃的化学性质稳定,跟酸、碱及氧化物都不发生反应,也难与其他物质化合;但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发生下列反应:
①能燃烧:CnH2n+2+O2nCO2+(n+1)H2O
②易与X2取代(生成一卤代物)CnH2n+2+Cl2CnH2n+1Cl+HCl
4、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
概念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同素异形体
同位素
定义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分子式相同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的互称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的互称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
2原子团的物质
分子式
不同
相同
元素符号表示相同,分子式可不同
——
结构
相似
不同
不同
——
研究对象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原子
烷烃的命名(了解)
①选主链,称某烷;
②编号位,定支链;
③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
④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1、煤: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煤除了主要含碳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H、N、S、O等元素。
(1)煤的干馏: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收做煤的干馏。在这个过程中,煤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煤经过干馏能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等物质。
煤干馏的主要产物和用途
干馏产物
主要成分
主要用途



焦炉气
氢气、甲烷、乙烯、一氧化碳
气体燃料,化工原料
粗氨水
氨气、铵盐
氮肥
粗苯
苯、甲苯、二甲苯
炸药、染料、医药、农药、合成材料
煤焦油
苯、甲苯、二甲苯
酚类、萘
炸药、染料、医药、农药、合成材料
沥青
电极、筑路材料
焦炭

冶金、燃料、合成***
煤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污染性气体,因此要对其产生的废气进行脱硫处理,有关内容在硫及其化合物章节中有相关介绍。
2、石油:主要是由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石油的大部分是液态烃,同时在液态烃里溶有气态和固态烃。从油田里开采出来的原油要经过脱水、脱盐等处理过程,才能进行炼制。石油炼制的主要方法有分馏和裂化。
①分馏:利用混合物中各组成的沸点的不同用蒸发和冷凝的方法把混合物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蒸馏产物的方法叫分馏。(是一种物理分离方法)
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质量,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加热或使用催化剂并加热),把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这中方法称为石油的裂化。(裂化——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
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使其中的长链烃断裂成乙烯、丙烯等小分子烃,用为有机化工原料。工业上把这种加工方法叫做石油的裂解。(裂解是深度裂化——为了分子量更小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烃)
3、乙烯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于水、ρ=
乙烯与溴反应时,乙烯分子的双键中有一个键被打开,两个溴原子分别加在两个价键不饱和的碳原子上,生成了无色的物质:1,2—二溴乙烷。
2)乙烯的重要用途:作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催熟果实;乙烯是石油化学工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料,所以一个国家乙烯工业的发展水平即乙烯的产量,已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乙烯的结构特点是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那么我们就把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一类链烃叫做烯烃,乙烯是烯烃的典型,也是最简单的烯烃。
4、苯的结构和性质:苯分子中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使苯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芳香烃:是指分子里含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烃,苯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芳香烃。
芳香烃只是沿用名,大多数芳香类的化合物并没有芳香味,因此该名称没有实际意义。
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
有机物
烷烃
烯烃
苯及其同系物
通式
CnH2n+2
CnH2n
——
代表物
甲烷(CH4)
乙烯(C2H4)
苯(C6H6)
结构简式
CH4
CH2=CH2

(官能团)
结构特点
C-C单键,
链状,饱和烃
C=C双键,
链状,不饱和烃
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环状
空间结构
正四面体
六原子共平面
平面正六边形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比水轻,难溶于水
用途
优良燃料,化工原料
石化工业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催熟剂
溶剂,化工原料
有机物
主要化学性质
烷烃:
甲烷
①氧化反应(燃烧)
CH4+2O2――→CO2+2H2O(淡蓝色火焰,无黑烟)
②取代反应(注意光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产物有5种)
CH4+Cl2―→CH3Cl+HCl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CHCl3+Cl2―→CCl4+HCl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还可以跟溴蒸气发生取代反应,
甲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化碳溶液褪色。
烯烃:
乙烯
①氧化反应(ⅰ)燃烧
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有黑烟)
(ⅱ)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能使溴水或溴的四***化碳溶液褪色)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可以与H2、Cl2、HCl、H2O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乙烷)
CH2=CH2+H2O――→CH3CH2OH(制乙醇)
③加聚反应nCH2=CH2――→-CH2-CH2-n(聚乙烯)
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化碳溶液褪色。常利用该反应鉴别烷烃和烯烃,如鉴别甲烷和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