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文化传播与阳明文化(上)
一、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
(一) 文化传播有助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经过了上下五千年的发展、沉淀并且传承下来的珍贵财产,它一方面是值得我国公民自豪的文化,另一方面更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而文化与传播从始至终都是相互作用的。因此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可以看作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文化传播可以被划分为内部传播和对外传播两个方面。内部传播是指拥有本质相同的文化群里之间的互动;对外传播则是指拥有本质不相同的文化群里之间的互动。对内传播,可以让本民族本群里的同质文化产生互动与融合,由于该文化所处的社会环境、群体组成较为一致,因此在传播过程中亦较为容易被受传者所接受,因而使得文化得以代代传承与发展。对外传播,由于群体组成差异性较大,每一群体受到的社会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等都不同,因此在进行文化传播时,容易遭受到文化的冲突以及传播障碍,并不利于文化的对外传播。
因此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内部传播过程中,能够实现民族的认同感与文化传承,而对外传播上,不仅仅只是文化输出,更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传播内容进行重新筛选,选择适合的文化对外传播,针对不同的传播对象,选择不同的传播策略与手段,运用科学的传播渠道与媒介,以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而这一过程也是一个文化与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交流与碰撞的过程,更是一种完善自身文化发展的过程。
(二) 文化传播有助于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尽管我国拥有着令我们引以为傲的优秀传统文化,但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却并未能充分被利用起来,并对外进行传播。这也导致了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并不对等。于此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也导致了世界上一些对我国文化不了解的国家,对我们产生抵触思想。《中国变色龙-欧洲中国文明观之分析》一书的作者,雷蒙?道森,曾在这本书里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在西方人眼中,中国有时是富裕的、先进的、美好和诚实的;有时却又是愚昧的、可怜的、虽弱和狡猾的。”其实,中国一直都是和谐的、友爱的、文明开放的。国际社会对中国错误的理解,直接导致了我国的世界形象的塑造,也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进程造成了阻碍。
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更主要的还是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帮助外界对我国文化有一个更好地了解,并深刻意识到我与和谐,并通过这一途径,在国际社会营造我国良好的形象。
而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提升软实力,都可以通过对本身优秀文化的借助来达到这一目的,从而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并进一步得到国际社会上的认同与包容。而我国的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当中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具备了独特的文化元素以及丰富的内涵,更应该努力去把它传播出去,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从而加强我国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提高我国传统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展现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
(三) 文化传播有助于实现先进文化普世价值、促进世界和谐发展
对外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目的就在于加快中国优秀文化普世价值的实现步伐,进而有助于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但与此同时,中华文化在向世界输出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将是多种文化与文明的碰撞,相互冲突与融合。从历史经验中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