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doc

上传人:zbptpek785 2017/8/26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摘要】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基本教学模式。把学生看成工业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抹杀了学生的个性,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一、思想品德教育定义
何谓品德教育?新课标给思想品德教育下的定义是: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惯的总和。它与一定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道德风尚及风俗****惯相联系,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其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学校德育是中小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
若借用他人的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品德教育。龚善宝说,“德育是一套指引人群如何做人的学问,注重身心修养与人群和谐”。黄德祥说,“教育学生使之知善、期望善良,以及行善、表现良好行为,并内化成****性的历程。品格教育也是增进学生良好个人特质,使之知善、爱善、乐善的教育。”这其中所言德育、品格,即是品德教育的通俗说法。思想品德教育,从微观的角度来说,涉及到我们祖国的花朵是否有健全的心智,善良的心地,为人处世的能力,性格健康的发展;从宏观角度来讲,则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衰成败,一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传承下来的优秀品质,它以后代表的不仅是这样一群人,更是一个民族的素质。
二、思想品德教育实践的现状
目前,我国思想品德的教学普遍有了很大的提高,新课改理念在逐步落实,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越来越高,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我们应该就此满足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一)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不够
我国教育多年以来一直采用的是“填鸭式”传统教学方式。虽近些年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但毕竟不能一蹴而就。而德育教育是较为特殊的学科,如单以灌输为主,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那么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二)课堂知识的传授占绝对优势
有些教师在传授课堂知识时,仍是注重书本,没有将社会现状与教材良好结合起来。只是概念与知识点的叠加,以为能将道德教给学生。实际上我们传授的只是“道德知识”,单凭纸上谈兵,让说教来代替德育实践,忽视教给学生最主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传统的“分数至上”理念仍未消除,学校中“重分轻德”情况屡见不鲜
教师和学校的目光投向的是如何能使学生的考卷与“标准答案”相符合,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别,造就一批只知如何答卷,却难懂如何做人的“乖”学生。
面对此种窘境,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粗浅的建议。
三、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可行性措施
(一)明确德育目标
初中德育工作的最主要目标既不是使学生成为会按照“标准答案”完成考试的应试教育模板,也不该是严格限制他们成为规范的、完美高尚的人,首要的是引导他们知道,作为一个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这其中包括自尊、自爱、责任,以及与他人交往时要有诚信等等这些基础的品质。而非按照书本所教,直接上升到一个“为共产主义牺牲一切”等等这样让学生感到虚无的目标。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由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