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简析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和自发式写作.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简析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和自发式写作.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8/28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简析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和自发式写作.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简析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和自发式写作
一、“垮掉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活跃在美国的一种文学派别。“垮掉的一代”文学作品中大多表现出萎靡、负面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这都与战后美国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20世纪中期,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深刻地体会到帝国主义之间的殖民斗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感,人们的信仰与精神支柱濒临垮塌。因此,战后的美国是一个趋于和平顺从和保守的社会。而“冷战”使这一时期的美国又笼罩着“恐共”和“***”的气息,美国人的生活更加的压抑和封闭。然而,思想敏锐的年轻人不满这种虚伪、冷漠、令人窒息并且压抑的社会,一批有志的、勇于反抗的年轻人激发出这种新的文化,涌现了出来。
1944年,“垮掉派”代表人物巴勒斯、金斯伯格、凯鲁亚克在纽约结识,形成了“垮掉的一代”的核心圈。他们目睹了“垮掉的一代”文学从诞生到高潮的整个过程,在所有“垮掉派”的作家中,他们三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学成就和影响力空前绝后。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巴勒斯的《***的午餐》以及金斯伯格的《嚎叫》被公认为是“垮掉的一代”文学文本的典范。
二、凯鲁亚克和《在路上》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22—1969)生于马萨诸塞州的洛威尔,一个古老的纺织工业小城。凯鲁亚克的父母是加拿大魁北克的第二代移民,父亲开过小印刷作坊,母亲是传统的家庭妇女。他有一个年长五岁的哥哥和年长三岁的姐姐,哥哥自幼身体虚弱,九岁时离开人世,这对凯鲁亚克造成了巨大的心里阴影,因此对母亲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小说《杰拉德印象》是因他对哥哥的怀念而所创作的作品。凯鲁亚克从小就表现出对写作的狂爱,他记日记,撰写新闻稿,写小说。他还非常擅长体育运动,在高中时是校足球队的主力队员,还因此获得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奖学金。
1944年对于凯鲁亚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他与巴勒斯和金斯伯格成为好友。他们探讨文学和哲学问题,最终成为了“垮掉的一代”代表人物。1946年,凯鲁亚克的父亲去世,他在此后的两年时间内创作了自传体小说《小镇与城市》,描述了他自己的亲身经历。1946年,他与卡萨迪相识,以他为原型创作了《在路上》《科迪印象》《达摩流浪者》等作品。卡萨迪出生于丹佛,是个流浪汉的儿子,从小偷盗,混迹于流浪汉、乞丐之中,多次被判入狱。正是卡萨迪这种玩世不恭且疯狂的行为,使凯鲁亚克看到了“垮掉的一代”的影子。
1947年,凯鲁亚克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西部之旅,他搭车前往丹佛,后来又辗转前往旧金山,在返回的途中和墨西哥姑娘发生了感情。这段经历就是《在路上》中萨尔的美好爱情故事。1948年,《小镇与城市》完稿,但出版遇到阻碍。凯鲁亚克又跟随卡萨迪再次启程,开始了疯狂的旅行。1949年,在创作遇到瓶颈时,他在旧金山与卡萨迪结伴旅行,从丹佛到芝加哥后来又经过底特律,最后抵达纽约。1950年,《小镇与城市》出版并获得好评,凯鲁亚克开始了自己的第四次西行。他与卡萨迪从丹佛出发前往墨西哥与巴勒斯会面。这三次横穿美国的经历和一次墨西哥之旅构成了小说《在路上》的雏形。
《在路上》共有五个部分,描述了美国东部年轻人四次流浪的经历,按照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记录了年轻人们的叛逆、混乱和野性。第一部分详细的描述了西行美国的经历,第二、三部分记叙另外两次横跨美国东西海岸的旅行,第四部分是前往墨西哥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