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2016中国教育史总结背诵版.doc

格式:doc   大小:88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6中国教育史总结背诵版.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8/31 文件大小:8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6中国教育史总结背诵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近代
洋务派(技术)
(保守派)
维新派(制度)
(资产阶级改良派)
新政时期
(洋务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新文化运动(思想)
国民党
共产党
措施
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福建船政学堂)
(特点)(意义)
2、留学(美、欧)(影响)
百日维新之前:
兴学(万木草堂、湖南时务学堂)
办报刊(万国公报,强学报)
学会(强学会)
之后:
兴学
(京师大学堂(宗旨,性质))
改科举
(设经济特科,招经济人才)
废科举,兴学
(办学热潮)
学制(壬寅学制
癸卯学制)
行政体制(学部)
教育宗旨
(君孔公武实)
留学教育(日、美)
兴学
教育部
方针(四育并举)
壬子学制(缩短,男女同校)
1922年新学制(壬戌学制)
课程标准(废读经讲经,美感教育)
推行白话文
反帝反封建
教育思潮
宗旨
大学院
戊辰学制
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方针
干部教育
群众教育
儿童教育
思想
中体西用(张之洞)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张之洞
蔡元培
蔡元培提出大学院和大学区制
共同特点:科学、民主、个性化、实用主义、平等
洋务派:
洋务学堂的特点(新,新旧杂糅):
新特点:1、办学性质:部门办学,直接为本部门的需要而培养人才
2、培养目标:造就各类洋务事业需要的人才
3、教学内容:西文与西艺为主,包含相关科学技术课程,注重学以致用
4、教学方法:引入西方直观教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重视理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组织形式:制定分年课程计划和学制年限,采用班级授课制
新旧杂糅的特点:1、缺乏全国性的整体规划和学制系统,学校之间很孤立
2、在中体西用的总原则下,不放弃四书五经的学****br/> 3、管理上有封建官僚气息
新式学堂的意义:1、拉开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序幕
2、引入资本主义的因素,客观上瓦解了旧式教育
N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举办的第一个新式学堂;由一个纯粹的翻译学校变成了一个综合性质的学校;最早开始了中国的班级授课制;
是人们议论的焦点;是近代中国被动开放的产物;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N福建船政学堂:是左宗棠建立的一个培养海军人才的摇篮;学堂有前学堂和后学堂之分,前学堂学****制造技术,后学堂学****驾驶技术,前学堂内设绘事院和艺圃
既培养军事人才,也培养军工技术人才;它是洋务学堂中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所;为中国海军输送了第一批战舰指挥和驾驶人才;是近代中国海军人才
的摇篮。
留学教育的意义:1、虽然规模小,人数少,但是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2、是中国教育近代化又向前增进的重要一步
3、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有利于近一步向中国传播西方的先进文化
4、使传统教育受到冲击
论述中体西用, 或者劝学篇
1、发展:中体西用的思想是张之洞在前人提出的基础上,将之理论化总结最为完善的一位学者,思想主要在劝学篇里进行总结
2、劝学篇的主要内容:1、提倡中学为本: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其中最注重三纲五常
2、提倡学****西学:西政,西史,西艺,其中西艺指西方科学技术
3、用中学为本,西学为用来处理中西学的关系;他指出,中学是立国之本,必须放在学****的首位,在通中学的基础上才能学西学
4、想到一些具体的措施
5、总之,此书是晚清推行中体西用思想的总纲领,是洋务运动思想的总纲领
3、历史作用:1、从历史发展来看:瓦解了中国的旧教育和旧制度,刺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
2、从政治角度来看: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使西学在中国的发展得以可能
3、从教育角度来看:催生新式教育产生,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冲击了传统教育价值观
4、局限性:1、由于中体西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使新式教育一直受到忠君尊孔的封建信条的支配,又阻碍了新式教育的发展进程
2、严重阻碍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发展
3、是简单的中西文化的嫁接,没有真正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矛盾
维新派:
京师大学堂:办学宗旨:中体西用;性质:不仅是全国最高学府也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1、教育作用:开民智,伸民权。明确将开民智与伸民权联系起来,为伸民权而开民智
2、教育目的:培养新民。新民必须具有公德,国家思想,自由,自治,进步,自尊,合群等品质
3、翻译日本的学制,强调学制应适应学生不同的身心发展阶段
4、第一个提出师范教育思想的人
5、也是第一个办女子学校的人,他指出,中国欲救亡图存,必须发展女子教育
6、主张为儿童办新式学校,建议中国应从编写儿童教学用书入手对儿童教育进行改革
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