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文档名称:

扩大内需与农村社会保障结项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184KB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扩大内需与农村社会保障结项报告.doc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2/12/9 文件大小:1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扩大内需与农村社会保障结项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扩大内需与农村社会保障结项报告 】是由【读书之乐】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扩大内需与农村社会保障结项报告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前言
所谓内需,即内部需求,涉及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扩大内需,就是要通过发行国债等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启动投资市场,通过信贷等经济杠杆,启动消费市场,以拉动经济增长。
底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据测算,增长农业投入,对于增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在直接拉动有关产业发展同步,尚有约40%转化为消费。农民消费每人增长1000元,全国就能增长内需9000亿元。更为重要的是,国家提出拉动农村内需的措施将为国内经济增长继续后劲,注入持续的动力。但长期以来,国内农村人口的消费水平低下,农民消费能力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优惠的政策,价廉物美的产品也没能真正让更多的农民掏出钱来消费,其中的因素之一就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加之没有一定有效的生活保障,大多数农民除了在生产等必要的耗费之外,不会容易涉足其她消费领域。她们需要保存某些钱,来应付不时之需,例如医疗、养老、子女入学的需要。基于这些因素,导致农村社会消费市场始终萎靡不振。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减少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有助于增进农村消费需求,以增进农村需求为出发点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国内扩大内需的背景
,国际市场风险加剧,外贸出口难度加大
,都规定国内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外贸向内销转变。
,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过渡,无论是市场容量还是将来发展,潜力都十分巨大,特别是农村的消费潜力还尚未挖掘出来,市场需求仍未完全释放,因此国内扩大内需下一步的方向就是农村市场的开发。
、都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构造调节的升级,国内市场的需求进一步的扩大,都规定我们对生产方式进行改革。
由此可以看出,对国内这样一种发展中大国来说,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力量仍然是国内需求,这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坚实基本。
(二)扩大内需的难点
,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


,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基本上处在起步阶段,保障水平极低。
,工资在初次分派中比重不断下降,分派构造不合理。

正所谓是扩大内需困难重重,本文重要从农村市场需求和农村社会保障的关系入手,研究阻碍农村市场发展的因素,谋求刺激农民消费的途径,以此推动整个国内经济的发展。
一、国内内需现状与农村消费现状分析
(一)国内内部总需求局限性
长期以来,国家实行“高积累、高投资、低收入、低消费”的政策。但是,改革至今,国内经济已经通过近30年的开放与发展。随着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社会生产力的日益发展,商品开始变得丰富起来,市场也早已从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现阶段,总需求局限性己经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投资过热与外贸依存度高的浮现,拉动消费需求成为发展经济的一种必然选择。同这一背景相适应,国内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呈现出了某些相应的特性,例如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率下降、消费自由度增大、消费者面对的不拟定性加大等等。并且,国内农村居民消费的地区性差别也十分明显,以及非收入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也开始呈现。
消费需求是宏观经济中总需求中最为重要的三大部分之一。近年来,国内消费需求的局限性是导致总需求局限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整个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消费率是衡量消费需求的一种重要指标。如果消费率下降,那么表白消费需求局限性;如果消费率上升,则表白消费需求扩张。消费率是指最后消费额占GDP的比重。如果人口增长率不变,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快于消费支出增长,就意味着消费率在下降。近年来国内的消费率数据也遵循了这一规律,最后消费占GDP的比重呈总体下降趋势,见表1。
表1GDP、最后消费与最后消费率
年份
GDP(亿元)
最后消费(亿元)
最后消费率(%)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注:资本形成率指资本形成总额占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后消费率指最后消费支出占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表1数据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与最后消费及消费率。由图1可看出:(1)1990-全国消费率经历了由下降到上升的U形转变;(2)-全国消费率急速下降,且随着GDP增幅减少。觉得分界点,近年来的消费率减少与此前的下降有所不同。此前消费率低的外部环境随着着经济过热、信贷膨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急剧上升。但是,近年来消费率减少的同步随着着GDP增速下降、银行存差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较低,以及外贸依存度的增长。
图11990-国内最后消费率
(二)国内农村消费需求的现状

消费选择自由指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品和劳务时基本上不受数量、配额和短缺的限制。国内目前的状况是消费者已经基本具有这种消费自由度,消费者可以在不同的消费品和劳务之间进行自由选择。
一方面,从人均可支配收入上看,国内农村居民的消费自由度已经大大增长了。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消费者选择自由度的大小,可支配收入即预算约束的提高是使消费者需求迅速增长的前提条件。表2列出了近十近年来,国内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变化状况。
表2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状况
年份
名义纯收入(元)
价格指数(1990=100)
实际纯收入(元)
1990

10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注:表中数据根据《中国记录年鉴》各期整顿而得。
由2表可知:国内农村居民名义与实际纯收入都逐年增长,为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自由度提供了坚实的基本。国内农村居民的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这都表白国内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变成有效需求的能力已经大大加强。
另一方面,从国内消费品贸易看,国内农村居民消费自由度也在不断加强。改革开放至今,国内商品的流通限度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各级市场的数量均有明显的增长,居民购买的限制减少,买卖的交易成本也因此而减少。这些明显的变化都为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自由度发明了有利条件。
通过表3可以看出,全国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逐年增长,并且增长速度也在逐年加大。全国分地区市、县以及县级如下单位的消费品销售总额也呈现相似的变动状况。1990年与的全国消费品销售总额相比,居然不到其十分之一,县级如下单位的消费品销售总额比也仅占后者的六分之一,这些都表征了国内农村居民消费选择自由已经得到明显的增长,并随着着农村市场进一步拓宽。
表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单位:亿元
年份
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
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


县如下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注:数据来源《中国记录年鉴》()
再者,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物质产品的丰富,消费品的种类和数量已经大大地丰富起来,社会总供应局限性的局面也不复存在。并且,消费品市场的放开价格制度,也使得现今的消费者不再受配额限制而可以自由选择商品。此外,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与生产竞争的引入也间接地扩大了农村居民消费自主决策的权利。综上所述,国内居民的消费自主权大大提高,在选择商品时基本不受限量、配额等约束,而是取决于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主观偏好和预算约束。

所谓消费能力就是指购买商品的能力,表4是根据《中国记录年鉴》整顿所得的数据,各年的数据均以1990年的价格原则换算而成,衡量一种人的购买能力,在此运用的是以1990年的固定价格为基本,比较其各年的实际纯收入,如果实际纯收入增长,阐明其购买能力就加强,如果减少,阐明购买能力减少。本文根据比较人均收入增长率与物价增长率的差额,来衡量人均购买能力的增强或减少,即若该数值为负,阐明收入增长的速度低于物价增长的速度,目前的收入购买的商品数量要比此前少,反之亦然。表4的数据表白,从1990年到,仅有三年中实际纯收入的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的速度,其她年份均超过物价上涨的速度,这阐明国内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能力在逐年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