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乡镇至2016年的工作总结及未来5年工作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乡镇至2016年的工作总结及未来5年工作规划.doc

上传人:xiang1982071 2017/9/1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乡镇至2016年的工作总结及未来5年工作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乡镇2012年至2016年的工作总结及未来5年工作规划
2016年,xx乡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凝心聚力谋发展,攻坚重建脱贫双任务,为建设“两化互动新典范·幸福美丽新xx”而努力奋斗。按照县委提出的“一核两翼四驱动”工作思路,我乡立足实际,加快灾后重建,在产业新城建设上实现打“硬仗”与补“欠账”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灾后重建、脱贫攻坚、新城建设齐头并进、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真正探索出一条建金山银山与保绿水青山并重的特色发展之路。现将2012年至2016年的工作总结及2017年至2021年的工作规划汇报如下:
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乡党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一核两翼四驱动”工作思路,以建设“幸福美丽新xx”为目标,团结和带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发扬“团结拼搏、求真务实、抢抓机遇、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张,招商引资成绩斐然,项目建设势头强劲,园区设施日趋完善,乡村面貌大为改观,全民素质不断提升,社会稳定局面明显好转,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五年前的5698元增长为现在的9405元,增幅为65%,圆满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里,面对重建发展的繁重任务,乡党委引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上下一心,迎难而上,以一往无前的雄心壮志,坚持“打硬仗、补欠账”,一手抓灾后恢复重建,一手抓产业新城建设,以“求真务实谋新篇,齐心协力建家园”的精神态势和务实作风奋力拼搏,形成了灾后恢复重建、产业新城建设齐头并进、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顺势而为,转型发展迈步前进
县十三届党代会提出“工业强县、生态富民、经营城镇、统筹城乡”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思路以来,xx乡抓住历史发展机遇,顺应而上,开启了从传统落后的农业乡镇向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征程。
发展规划立足长远。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合理布局。以“产城一体、两化互动”为统揽,立足于高端规划、顶层设计,。以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为目标,,编制完成循环经济专项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提升了xx产业新城建设的科学性。
工业经济破题起步。坚持工业强乡战略,着力培育龙头产业。2012年,随着一名微晶企业进驻园区,xx乡迈出了发展工业经济的步伐。产业园区被命名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企业规模逐渐壮大,110千伏变电站扩容工程完工投用,办公楼、生产车间、科研中心等基础设施持续加大投入,截至目前,微晶板材年产量基本实现150万平米,,提前完成五年的产能目标。
新城建设统筹推进。坚持产业发展与新城建设同步推进。按照县城总体规划,加快城市功能配套区的建设。,完成征地2800亩,房屋拆迁763户,迁坟1290座,为新城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要素保障。全乡人民期盼已久的新xx大桥于2014年7月正式通车投入使用,与县城相连,实现了与县城的真正融入。,。市政设施逐步完善,核心区路网建设基本完成,城市形象逐渐显现。
二、攻坚克难,灾后重建助推发展
抓住灾后重建历史机遇,以科学重建促发展。坚守“六位一体”工作底线,全力以赴推动重建项目有力、有序、有效实施,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民生重建优先完成。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要素保障,优先解决重建中的民生问题。全面完成23户农房重建,1530户农村住房享受加固维修补助,1290套的城房重建进入收官阶段,即将交房到户。新xx中心小学提前竣工,于2015年9月投入使用,乡卫生院重建项目已进入装饰装修阶段,完成龙尾巴沟与洪家沟小流域地质灾害治理项目。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坚持适度超前,注重功能配套,逐步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完成市政工业大道、滨河路、一名路、长胜路、共和路、东升路等道路及交安、照明、通讯、电路、雨污管网等配套设施。,新建和改造乡村公路15公里。涉及4个村,投入979万元的小农水工程全面完工,东升村、虎岗村3座便民桥正在有序修建中,全乡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提升。
产业重建成效明显。坚持市场主导,因地制宜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结合县上灾后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全乡采取“茶+楠”模式发展茶叶和桢楠树栽植712亩,虎岗村率先试点栽植油茶树300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场3个,其中两千平方米以上养牛户2个,五百平方米以上养牛户1个,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三、民生为先,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把保障和改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