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低地板轻轨交通系统
摘要:从环境、能源、投资等方面分析了发展低地板轻轨交通的优势;并从独立旋转车轮车辆、制动装置、牵引电机悬挂、电气控制等方面介绍了低地板车辆的主要类型和关键技术,对低地板轻轨系统的线路走向及车辆制造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轻轨交通,低地板轻轨车,关键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个大交通系统,应将各种形式的有轨运输方式包括进来,这其中当然包括轻轨系统。轻轨交通单向高峰小时客运能力为1-3万人次,最高时允许达到4万人次。其运输能力介于地铁与道路公共交通之间,尤其适用于50-100万人的中型城市以及一些大型城市中人口相对集中、居住密度不大的区域。我国50-100万的城市有44座,100万以上的大城市已有35座。这些城市的交通方式,除了北京、上海及广州外,绝大多数采用传统的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这种结构单一的传统公共交通方式,己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城市民众出行的需要,因此发展多种形式的有轨交通运输已成当务之急[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轻轨车辆技术迅速发展,尤其是低地板轻轨交通以其环境污染小、节约能源、投资少、便于乘降及乘坐舒适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低地板轻轨交通的发展优势
(1)环境污染小
城市小汽车与地面公共汽车排放的废气及产生的噪声已经成为城市公害,使城市居住环境越来越恶劣。相反,轻轨交通采用电力牵引,不产生废气污染,车辆和轨道的良好动力性能使运行时的轮轨振动及噪声进一步减弱。另外,轨道两侧的绿化带也有助于美化环境,减少噪声污染。
(2)节约能源
从每人·km能耗看,轨道交通、道路公共汽车、私人小汽车的能耗比为1::,可见轨道交通运输方式是最为节能的。而轻轨交通的能耗又低于地铁系统。另外,轻轨等轨道交通的发展,也遏制了由于私人小汽车发展而引起的耗能型分散居住方式的蔓延[2]。
(3)投资少
轻轨与地铁的单位社会成本比汽车低,而轻轨又比地铁低。我国已建、在建、-3. 5亿元人民币,仅为地铁造价的1/4-1/2。如北京轨道交通13号线的单位造价约为北京地铁复入线的1/4。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建设资金普遍不足,因此轻轨交通相对较低的造价为我国城市交通大发展提供了可能[3]。
(4)乘坐舒适
低地板轻轨系统的车辆减振性能和轨道稳定性能,可保证其运行平稳流畅。此外,较低的车辆地板以及无缝登车踏板,使乘客乘坐舒适。目前,低地板轻轨交通前景被看好的关键一点是方便乘客上下车。
(5)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低地板轻轨车辆为乘客提供了足够的座位,有着美观的外形设计。在许多国家,轻轨交通已成为城市的一大景观。国外大量调查资料表明[],人们对于低地板轻轨交通的满意度远高于道路公交系统。在西方某些城市,低地板轻轨车已成了整座城市的象征,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被誉为“城市的宠物”。
2 低地板轻轨车辆的主要类型
1984年,Duem的高地板面动车,中间为350 mm的低地板面拖车。这样,病残人和幼儿可坐在轮椅或小车上从站台直接进人车内。这种结构的车辆问世后,很受用户和乘客的欢迎,标志着轻轨车辆由高、中地板向低地板迈开了关键一步。按技术的复杂程度,现在世界上已经出现了三代低地板轻轨车辆:
(1)第一代低地板轻轨车的中间部分有一个低地板进口,低地板大约占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