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二七塔与郑州城市发展.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二七塔与郑州城市发展.doc

上传人:dfjmvg964 2017/9/3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二七塔与郑州城市发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二七塔与郑州城市发展
【摘要】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及二七惨案”中是死难烈士而修建的郑州二七纪念塔已经成为郑州城市的地理坐标,成为郑州响誉海内外的城市名片,是郑州“二七名城”的标志和象征。郑州解放后,二七纪念塔客观上充任了郑州“形象大使”的角色,同时对于郑州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二七纪念塔;二七惨案;城市名片;城市发展推动作用

郑州二七纪念塔坐落在郑州市区中心的二七广场上,是为纪念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牺牲的烈士所建。今天的二七纪念塔已经成为郑州城市的地理坐标,“二七名城”也已成为郑州响誉海内外的城市名片。
1923年爆发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在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乃至中国近现代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开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又因“二七惨案”的发生被称为“二七”工人运动。郑州是“二七”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及政治活动中心,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在这里召开,京汉路“二四”大罢工在郑州拉响汽笛,郑州在“二七”工人运动中处于中心位置,因此,郑州有了英雄的名字――“二七名城”。
郑州二七纪念塔是郑州“二七名城”的标志和象征,她不仅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纪念性建筑物,更是一个有关
“二七”大罢工的历史事件现场,是郑州铁路工人领袖汪胜友、司文德的牺牲地。

1、二七纪念塔的历史与建设

查阅1916年版的“郑县城及四关图”和有关方志资料可知,当时郑州城规模有限,仅有一条贯穿东西的轴线,就是东西大街。顺西大街西行,穿过城墙再往西就是西门大街,再往西行数百米是西郭门大街,西郭门大街的西端与金水河旧河道相遇,一座小桥应运而生,是为长春桥,为木结构老桥,德化街与长春街亦交汇于此。1923年桥改砖石结构,宽约6米,长约30米,桥下两孔,东西各嵌“长春桥”石额。1950年金水河改道,长春桥被废除,退出郑州城市空间和城市地图,但作为一个历史地名和历史事件现场,它将永存。
“二七”大罢工中的两位郑州工人领袖我们永远不能忘记。1926年10月15日,两颗人头被悬挂在长春桥桥头木杆上枭首示众。两颗头颅默默无言,在长春桥头挂了整整一周。两位烈士就是汪胜友、司文德,1923年参加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领导铁路工人反抗军阀的反动统治。大罢工失败后,两人继续投身工人运动, 1925年8月,汪胜友、司文德协助郑州豫丰纱厂工会领导罢工,迫使资本家答应罢工条件,取得胜利。1926年7月,为了配合北伐军进军,汪胜友、司文德组织的工会小组经常在铁路上进行破坏活动,使吴军屡受损。吴佩孚败退郑州后,接连发出布告,派出侦探,四处缉拿工运领袖。1926年10月6日,由于叛徒告密,两人被捕,10月15日,吴佩孚以
“有破坏黄河铁桥嫌疑”的罪名,将两人杀害于郑州西关五虎庙。刽子手残忍地割下烈士头颅,用铁丝串起,悬挂在长春桥桥头。五虎庙的位置,就在今天二七宾馆附近,长春桥的位置,即今天的二七广场,二七塔的身下。
新中国成立后,汪胜友、司文德被人民政府追认为二七烈士,长春路更名二七路。1951年郑州市在整修道路时,将长春桥旧址扩建为二七广场,以示不忘历史,追怀先烈。这时的广场不过是一个略大一点的交通环岛,环岛中部为配合1951年秋在郑州举办的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的宣传需要,建起一座高约21米的非永久性多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