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教学5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教学5篇.docx

上传人:游园会 2023/1/3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教学5篇.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小学三年级古诗词教学5篇 】是由【游园会】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小学三年级古诗词教学5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小学三年级古诗词教学5篇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教学1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解
1、踪:脚迹。
2、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
译文
全部的山,飞鸟全都断绝;
全部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
单独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楚明朗,完整突出。
诗采纳入声韵,韵促味永,刚毅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教学2
不管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解释
山尖:山峰的顶端。
尽:全部。
占:占其全部。
甜:醇香的蜂蜜
采:采摘。
为【wèi】替。还读wéi,如“敢作敢为”
译文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但凡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据。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劳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这首诗通过对蜜蜂形象的描写,歌颂了不辞辛苦为他人酿造幸福生活,并挖苦了那些不劳而获的人。
赏析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究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累一生,积存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留意的有三点: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全部。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但凡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管”、“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冲突。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一开头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二、表达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纳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谈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原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美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美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平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挖苦。两种解会似相龃龉,其实皆允。由于“寓言”诗有两种状况:一种是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怀着深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颜色,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详细比附,制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敏捷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像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荣耀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诗人借引用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行,也暗喻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与不满。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教学3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际。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解释
: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天际:天涯。
: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即传奇中的牛郎。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
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见一次。
今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际。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
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讲解
这首绝句仿照淘金者的口吻,说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妙生活的憧憬。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舒适而美丽,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成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予了他们心底对安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这种浪漫的抱负,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实无华的美。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教学4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适宜。
解释
:波光闪动的样子。
:云雾迷茫的样子。
:奇异。
: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闻名的美女。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其次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绚烂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非常漂亮。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覆盖下,西湖四周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特别奇异。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媚,后来下起了雨。在擅长领会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妙奇异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异而又贴切的比方,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由于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自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呈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奇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方得到后世的公认,从今,“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风光增加了光荣。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教学5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解释
1、寸草:比方特别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的阳光。
译文
慈爱的母亲自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赏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宏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终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方,寄予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美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爽流畅,淳朴实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最近更新

中考语文作文考纲要求 4页

2025年观看广东开学第一课2025有感 6页

2025年观看天宫课堂感想学生学习总结 8页

塑造堪当重任的骨干力量 4页

自动定心弹簧套筒夹具设计(优.选) 21页

基因变异与先天性愚型的关联研究-洞察阐释 45页

2025年新年读的诗歌 17页

二零二五版常年财务顾问聘请协议 7页

2025年西餐桌上的礼仪常识 21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与管理办法 12页

应用贝叶斯最佳二次型判别函数识别油气水层 5页

二零二五版小桥涵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7页

全球互联网治理伦理原则-洞察阐释 33页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洞.. 38页

二零二五版品牌鞋子销售合同 9页

物流系统环境质量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洞察阐.. 39页

总结高考散文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方法 6页

做酸奶和留菌种的方法(念珠菌、霉菌等真菌感染.. 13页

专题四玉米净化及浸泡 18页

专业知识临床类别练习试卷三 9页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5页

护理劳务聘用合同模板 8页

人教版pep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3 B Let’s lear.. 7页

人卫慕课《走进肺功能》试题答案 18页

ABAQUS中文帮助25.2.19UEL 20页

团队破冰与情商训练-北京师范大学陈飞星 75页

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会议记录 9页

大安法师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71页

宣化上人佛经讲解---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 45页

军考数学真题历军考真题系列 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