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教学.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教学.docx

上传人:mama1 2022/5/6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教学.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三年级古诗词教学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教学1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解
1、踪:脚迹。
2、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
译文
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纳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争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原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平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坐享其成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两种解会似相龃龉,其实皆允。因为“寓言”诗有两种状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深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调,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干脆说教或详细比附,创建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敏捷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像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诗人借引用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行,也暗喻作者对坐享其成的人的痛恨与不满。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教学3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际。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天际:天涯。
: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即传闻中的牛郎。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
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会面一次。
今译
万里黄河曲曲折折挟带着泥沙,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际。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
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解说
这首绝句仿照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妙生活的憧憬。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安静而美丽,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成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予了他们心底对安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这种浪漫的志向,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实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