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课题++外科护理专业专题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150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课题++外科护理专业专题报告.docx

上传人:PIKAQIU 2023/2/6 文件大小:1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课题++外科护理专业专题报告.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课题++外科护理专业专题报告 】是由【PIKAQI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课题++外科护理专业专题报告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标准
怀柔区中医医院外科
2023年2月〔第一次修订〕
名目
〔籽〕法…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一、耳穴埋豆〔籽〕
耳穴埋豆是用菜籽或王不留行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响点,通过经络传导,到达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评估
主要病症、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耳部前皮肤状况。
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对苦痛的耐受程度。
心理状况。
〔二〕目标
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病症。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到达防病治病的目的。临床常用于失眠、便秘、苦痛、腹胀等病症治疗。
〔三〕禁忌症
耳部有炎症、破溃、冻伤的部位或有****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四〕告知
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五〕物品预备
治疗盘:耳豆贴、75%酒精、棉签、镊子、探棒、手消毒剂、污物桶。
〔六〕操作程序
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
携至床旁,再次核对,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依据医嘱用探棒探查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热、胀、痛等感觉。
用75%酒精擦拭耳廓、消毒操作者手指,用镊子夹取耳豆板上的耳豆贴,贴于选定的穴位上,四角贴牢。
观看患者有无不适,为患者逐一按压,按压力度以患者能耐受并产生热、胀、痛为宜。
指导患者按此法按压,每日2—3次,每次1—2分钟,并告知相应留意事项。
操作完毕,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七〕留意事项
操作前务必检查耳部皮肤状况,假设有炎症、破溃、冻伤的禁用。
探穴力度应适度、均匀。
耳部酒精消毒待干后,再进展耳穴贴压。
依据医嘱确定留置时间,一般可留置3—7天,常规操作以单侧耳朵为宜,两侧交替使用。
留意观看患者状况,假设有不适应马上停顿,并通知医生。
耳穴埋豆〔籽〕操作流程
核对医嘱 病历与治疗单
核对患者信息 看床头卡、床号、姓名
主要病症、临床表现及既往史,耳部皮肤状况,女性患者妊娠史,对苦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评 估
洗手戴口罩物品预备

治疗盘:耳豆贴、75%酒精,棉签、镊子、探棒、手消、污物桶
再次核对床号、姓名,帮助取舒适体位。

携用物到床旁
定 穴
操作者消毒手指 消毒耳廓穴位埋豆
术者一手持住耳廓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查找敏感点,即为耳穴。
用镊子夹取耳豆板上的耳豆贴,贴于选定的穴位上,四角贴牢
患者有否苦痛或不适状况 观 察
安排舒适体位
指导患者按压方法,并告知留意事项
整理用物
洗手记录
二、拔罐法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皮肤充血的一种技术,到达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的目的。
〔一〕评估
主要病症、临床表现及既往史、过敏史。
拔罐处的皮肤状况。
女性患者经期状况。
〔二〕目标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型咳喘等症。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三〕禁忌症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肿瘤。
孕妇腹部、腰骶部、乳头均不宜拔罐。
〔四〕告知
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消灭水泡或烫伤。
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消灭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逝。
〔五〕物品预备
治疗盘:玻璃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打火机、小口瓶、手消剂等。
〔六〕操作程序
核对医嘱,评估患者。
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并做好解释。
帮助取合理体位,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并暴露拔罐部位,留意保暖。
点燃的火焰在火罐内转动,使罐内形成负压后并快速扣至已经选择的拔罐部位上,待火罐稳定前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留罐15分钟。
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看火罐口吸附状况和皮肤颜色。
操作完毕,帮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整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
〔七〕留意事项
拔罐时应实行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操作前确定要检查罐口四周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起罐后,如局部消灭水疱,不必处理,可自行吸取。
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掩盖消毒敷料。
拔罐法操作流程
核对医嘱 病历与治疗单
核对患者信息 床号、姓名
主要病症、临床表现、既往史、过敏史,局部皮肤状况,女性月经状况
携用物到床旁,再次核对,帮助患者取合理体位。
一手拿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在火罐内转动,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快速扣至已经选择的拔罐部位上,灭火,留罐15分钟

评估患者
物品预备
患者预备
定 位
拔 罐

治疗盘:玻璃罐、95%酒精棉球、打火机、止血钳、小口瓶、手消剂。检查罐口有无缺损裂
依据医嘱选择拔罐部位,暴露拔罐部位,保暖
观 察 火罐吸附状况和皮肤颜色
一手持罐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顺当起罐,用敷料擦干局部。

起 罐
操作完毕

帮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盖好盖被
整理用物
洗手、记录
三、刮痧法
刮痧法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勺等物,在患者体表确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肤消灭瘀斑,从而到达疏通腠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主要病症、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体质及刮痧部位皮肤状况。
对苦痛的耐受程度。
心理状况。
〔二〕目标
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症。
是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到达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禁忌证
体型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四)告知
刮痧部位消灭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前方可消逝。
刮痧部位的皮肤有苦痛、灼热的感觉。
〔五〕物品预备
治疗盘:牛角刮板、治疗碗内盛少量刮痧油或清水,手消毒剂等。
〔六〕操作程序
核对医嘱及患者信息,做好操作前评估。
洗手、戴口罩,预备用物。
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并做好解释。
遵医嘱确定刮痧部位。帮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留意保暖及隐私保护。
蘸湿刮具在确定的刮痧部位从上至下刮擦,方向单一,刮痧板与皮肤呈450C—900C,由内向外刮,当刮具干涩时,需准时蘸湿再刮,直至皮下微红色或紫色痧点为宜。
刮治过程中,用力均匀,留意保暖;随时询问病人有无不适,观看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准时调整手法力度。
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帮助患者整理衣物及床单位,安置舒适卧位。告知相关留意事项。
整理用物,洗手并记录。
〔七〕留意事项?
保持室内空气颖流通,避开直吹风,以防复感风寒加重病情。
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刮痧时操作时体位舒适,留意隐私保护。
刮痧时要单一方向,不宜来回刮,用力要均匀,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勿损伤皮肤。
当日勿洗澡,在痧退前方可进展下一步刮痧操作。
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看病情变化,觉察特别,应马上停刮,报告医生,协作处理。
刮痧后嘱患者饮食宜清淡,忌生冷油腻之品。
使用后的刮具,应消毒备用。
刮痧操作流程
病历与治疗单 核对医嘱
床号、姓名 核对患者信息
评估患者
主要病症、临床表现、既往史、体质及刮痧部位皮肤状况、患者对苦痛的耐受、心理状态
刮具,治疗碗内盛油或水、卫生纸、弯盘,手消剂

预备用物
携用物至床旁

再次核对,做好解释,检查刮具
遵医嘱确定刮痧部位,暴露刮痧部位,留意保暖,帮助患者取

选择部位
实施刮痧

挨次:从上至下。方向单一。用力均匀。背部沿肋间隙呈弧形由内向外,至皮下呈红色或紫色痧点为宜
刮痧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看病情及皮肤颜色,准时调整手法力度

观 察
操作完毕

清洁皮肤,帮助患者着衣,取舒适位,整理床单位
整理用物
洗手记录
四、灸法
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某穴位或患处熏灸的一种技术操作。包括艾条灸、艾炷灸和温针灸。
〔一〕评估
主要病症、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患者体质及施灸处的皮肤状况。
对苦痛的耐受程度。
心理状况。
〔二〕目标
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病症〔如胃脘痛、腹泻及风寒湿痹〕。
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到达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三〕禁忌症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四〕告知
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消灭烫伤等状况。
艾绒点燃后可消灭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马上停顿治疗。
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消灭水疱。
〔五〕物品预备
治疗盘:艾灸盒、艾柱、姜片〔㎝〕、打火机、弯盘、镊子、小口瓶、快速手消剂等。
〔六〕操作程序
核对医嘱及患者信息,做好评估。
洗手、戴口罩,预备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
依据施灸部位帮助患者安排舒适体位,冬季留意保暖。
依据医嘱选择施灸穴位,将鲜生姜片置于选择施灸穴位或部位上。
点燃艾炷放入艾灸盒内,放在施灸部位上。
施灸过程中应认真观看,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灸毕,取下艾盒及艾条、姜片,查看局部皮肤,帮助患者着衣,整理床单位,开窗通风。告知留意事项。
整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
〔七〕留意事项
多部位施灸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施灸时体位要平,留意弹去艾灰,防止艾柱倒伏或艾灰脱落致皮肤烧伤或烧坏衣被。熄灭后的艾条应装入小瓶,防止复燃致火灾。
施灸部位皮肤消灭微红灼热感,属正常现象,如灸后消灭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
收,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泡中的液体,掩盖无菌纱布,保持枯燥,防止感染。
依据施灸部位留意保暖及隐私保护。
灸法操作流程
病历与治疗单
核对医嘱
床号、姓名、性别、诊断等
核对患者信息
评估患者
主要病症、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患者体质及施灸处皮肤状况、对苦痛的耐受、心理状况
洗手、戴口罩:
治疗盘、艾灸盒、艾柱、姜片〔㎝〕、打火机、弯盘、镊子、棉签、手消毒剂等
物品预备
携用物至床旁
再次核对患者信息
依据施灸部位帮助患者安排
舒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留意保暖,依据医嘱选穴
患者预备


局部皮肤及病情,询问患
者有无不适。
观察
灸毕
将鲜生姜片置于施灸穴位上,
用针扎数个孔。艾柱点燃放艾灸盒内,将艾灸盒放在姜片上,艾柱对准施灸穴位
除去艾灰、姜片,清洁局部皮肤,帮助患者着衣,整理床单位,开窗通风
整理用物
洗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