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章心脏与大血管
第一节超声检查的操作程序与注意事项
[检查内容及适应症]
。
。判定心脏各房室腔大小,室间隔和室壁厚度,
室壁整体运动和节段性运动,瓣膜功能,间隔缺损的部位和大小、流出道、大动脉、体(肺)静脉,心肌病变、心内异常结构如肿瘤、赘生物和血栓以及周围血管病变等。
。判定心房排列关系、心房与心室、心室
与动脉的连接关系、体静脉回流、肺静脉回流以及冠状动脉发育和起源异常。
。多普勒常规测量各瓣膜口流速和压差,
判定心血管内异常血流部位和起源,定量或半定量分流、流出道狭窄、瓣膜狭窄和反流等异常血流的流速、压差及流量等。
。定位和半定量评价心包积液,知道心包穿刺,评价
药物疗效。判定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和心包肿瘤等。
。
。常规应用二维和(或)M型超声测定心脏收缩功能,也可用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检查程序]
、整洁、安全,并配有暗色窗帘。行介入检查时室内
应配备急救药物和抢救措施。
,调节一起的分辨率,以保持显像清晰。在仪器基本具备
M型、二维和(或)脉冲和连续波多普勒及彩色血流显像功能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成人或儿童的探头。经食管超声、血管内超声和周围血管超声应配备经食管探头、导管探头和高频探头,血管内超声检查还需要在心室造影或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条件下完成。
,左侧卧位和
(或)平卧位,周围血管超声检查需暴露相应部位。婴幼儿不合作者可用镇静剂口服或灌肠,介入性检查如经食管超声需用适量的局部麻醉剂和镇静剂,声学造影检查需注射造影剂,负荷超声需病人配合适量运动或注射相应药物。术中经食管超声在病人麻醉和气管插管后完成。
。
:胸骨
旁心前区(第2到第4肋间的胸骨左缘)、心尖区、剑下区及胸骨上窝。
特殊情况探头位置应置于胸骨右缘检查,如右位心等。
,经胸超声基本
方法的常规步骤:
(1)用M型超声从心尖到心底水平完成心尖波群、心室波群、二尖
瓣波群及心底波群的基本检查。
(2)用二维超声在胸骨旁心前区显示左心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左
心室短轴(在二尖瓣口水平、腱索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切面、右心室流入道和流出道切面,在心尖区显示心四腔心、心尖五腔、左心两腔心、在剑下区显示四腔心、五腔心、右室流出道长轴,上、下腔静脉长轴等切面,在胸骨上窝显示主动脉弓长轴和短州切面。
(3)彩色血流显像显示心内和大血管血流,脉冲或连续多普勒测量
各瓣膜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血管分流和瓣膜反流,半定量分流和反流的程度。视血流速度选用脉冲和连续多普勒测定瓣口、分流口、流出道异常血流的流速和压差,以及在适当条件下估测肺动脉压。
。右位心在胸骨右缘显示相应切面。升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还应在胸骨右缘显示升主动脉长轴切面。负荷超声需采用左心室长轴、左心室短轴、左心两腔心和心尖四腔心切面对照分析。血管内超声和周围血管超声除显示病变血管段外,还需要显示病变远端参考段及近段参考段血管切面。对拟行介入性封堵治疗的间隙缺损除标准测量缺损的大小
外,还应测量缺损与毗邻结构关系。
,常规超声检查对有诊断意义
的图象应留有记录如热敏纸摄片和(或)录象带或磁、光盘记录。
[注意事项]
。
,了解病情,密切结合临床。
。
,调节仪器增益和灰阶,多普勒检查时声束方向
需与血流方向尽可能平行以获取准确数据。
,避免漏诊和误
诊。
,并严格控制适应症和禁忌症及终止指标。
,也可描述阳
性所见,结合临床做排除性的鉴别诊断。
第二节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由风湿性心脏炎所引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包括
瓣叶、瓣环、腱索及乳头肌)的器质性损害,导致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瓣膜病变最常累及二尖瓣,其次为主动脉瓣,亦可同时累及多个瓣膜。
一、二尖瓣狭窄
[适应症]
、风湿性关节炎或风湿性心脏病病史,查体发现第一
心音亢进、二尖瓣开放拍击音以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