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9
文档名称:

北京历 史丛书-生活阅读.pdf

格式:pdf   大小:2,123KB   页数:1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北京历 史丛书-生活阅读.pdf

上传人:Q+1243595614 2017/10/1 文件大小:2.0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北京历 史丛书-生活阅读.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年月日夜,猛烈的枪炮声在卢沟桥畔响起,
惊醒了熟睡中的人们,震撼着华北大地。日本帝国主义在卢
沟桥畔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历经沧桑的卢沟古桥和宛平县
城,经受一次最大的血与火的洗礼。
卢沟桥位于北京城西南公里处,始建于金代,因横
跨卢沟河而得名。卢沟河古称MI水、桑乾河,清改称永定
河。北京地区西南、西北和东北面高山环立,重峦叠嶂,东
南面敞向华北大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海河水系的五
条大河,即永定河、潮白河、子牙河、卫河、大清河自西北
和西南滚滚流向天津附近,汇成海河,注入渤海,其中永定
河对北京的历史发展影响最大。
永定河发源于山西省马邑县(今朔县)之北的雷山,流
经山西、内蒙、河北三省,穿越重峦叠嶂的西部山区,经卢
师山至三家店出山,进入北京小平原。流经黄土高原穿山而
出的永定河水,挟带大量泥沙,水质乌黑浑浊,因此历史上
有卢沟(卢为黑色)、黑水河、小黄河之别名。又因雨季水
流湍悍,泥沙翻滚,河道不定,常泛滥成灾,所以又有无定
河之称。自辽金元至明清,各封建王朝,无不对浑浊而湍急
的卢沟河大事疏浚,固堤修防,使河水驯服。但历代封建帝
王均找不到根治卢沟水患的良策,便把卢沟河神化,为之封
官进爵。金代建河神庙,封之为安平侯,春秋致祭。元代封
之为显应洪济公。明英宗在位时,改建龙神庙于堤上。清康
熙三十七年( 年),康熙帝下令治理卢沟,责令巡抚于
成龙疏浚河道,修筑永定大堤,并改河名为永定河,在疏浚
河道的同时,发帑重建龙神庙,敕封永定河神。乾隆时加封
安流广惠永定河神。封建统治者对永定河加官封爵,有增
无减,欲以皇威,降服永定河,真是费尽心机,也未能使永
定河水驯服。新中国成立后,对永定河的治理才取得巨大成
就。
金代迁都燕京并改名中都(在北平西南角)后,卢沟渡
口成为南北交通要冲,当地的老百姓沿袭旧法,每年根据水
的深浅选择地点,搭建临时木桥或浮桥,便利交通。然木桥
不但桥体不够坚固,常被洪水冲毁,且不能满足南来北往商
旅需求,因此还须用小船摆渡行旅商贩。为彻底解决交通运
输问题,加强金中都与南北各地的联系,便利商贸往来,金
世宗便于大定二十八年( 年)下诏,在卢沟渡口修建
石桥。然而诏令下达未及动工,金世宗便去世了,金章宗继
位后再次下诏修造石桥。从金大定二十九年( 年)开
始动工,历时年,至明昌三年( 年)竣工,一座精
美、壮观的石桥出现在卢沟渡口,金章宗赐名“广利桥”,
而民间以河名称之为卢沟桥,并沿用至今。
卢沟桥是一座美丽的联拱石桥,桥长米,桥宽
米,桥面平坦。桥下有个拱形涵洞,涵洞之间以石
( 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北京古籍出版社, 年。
砌桥墩连接。桥墩为船形,迎水的分水尖上装有三角铁柱,
人称“斩龙剑”。传说“斩龙剑”有降服恶龙,使其不敢兴
风作浪、危害人民的威力,实际上“斩龙剑”起着抗御洪水
和冰凌对桥体的冲击、保护桥墩的作用。卢沟桥桥面两侧有
块石栏板和根石望柱,石栏板上刻有精美花纹,石
望柱顶上雕有大小石狮。据统计大小石狮共有个,按其
位置可分四种: 在望柱顶上的大狮子共个; 在
大狮子身上的小狮子个; 桥东端顶着望柱当抱鼓石
的大狮子个; 桥两头华表上的狮子个。大小石狮千
姿百态,生动活泼,或仰头望天,或俯首观河,或怒眼圆
睁,或挺胸肃目,或两两相对,轻声细语,或你拥我抱,嘻
笑打闹,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这些狮子似有雌雄之分,雌
狮戏耍小狮,雄狮舞弄绣球。看着卢沟桥和桥上的大小石
狮,无不惊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高
超技艺。壮美的卢沟桥曾引起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
罗的称赞,说“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卢沟桥有着极高的文物价值。从金代至清朝,卢沟桥历
经八百余年沧桑,饱受狂风暴雨洗礼,至今依然保持金代卢
沟桥的原貌。明清两朝对桥和毁坏的石狮进行过多次修葺和
补配,因此不同朝代的雕刻技艺和独特风格留存桥上,构成
一座石狮雕刻的艺术宝库,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石雕
艺术活史料价值。矗立在桥两端的华表和御碑、御碑亭更是
文物中的精品。华表矗立在桥东、西两端的南北两侧,高
米,底有须弥座,柱为八角形,柱顶莲花座上坐卧一
个背朝桥面,面向前方的威武石狮,雄赳赳、气昂昂,好像
守卫石桥的勇士。桥两端有四块石碑,其中桥东石碑是乾隆
十六年乾隆题写的“卢沟晓月”御制碑,背面是乾隆题写的
卢沟诗,御碑两侧刻有二龙戏珠图案,御碑坐置于御碑亭
内。御碑亭为四柱式,四根汉白玉石柱上,雕有刻工细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