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齐风汉韵 精巧绝伦.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齐风汉韵 精巧绝伦.doc

上传人:zbptpek785 2017/10/6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齐风汉韵 精巧绝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齐风汉韵精巧绝伦
铜镜是我们的祖先用青铜铸制而成的用以照面饰容的妆奁用具,古人称之为“鉴”;宋代叫“照子”,又被雅称为“容成侯”、“寿光先生”、“金炯”(林登《续博物志》)。它在华夏大地上持续存在了几千年。铜镜背面的纹饰和文字构成的图案,倾注了古人无与伦比的艺术想象力,闪烁着民族智慧的光芒,凝聚和折射着历史的辉煌,象征着时尚与风流,有着特定的人文内涵。它不仅是考古和历史学断代及研究的实物资料,而且是冶金铸造史、工艺美术史、书法史、宗教民俗史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一棵灿烂耀眼的明珠,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美伦美奂的艺术珍品。
今山东淄博一带,是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泱泱乎齐之大国”,是汉代的富庶无比的齐王封国。近年来,在这块大地上被发现的铜镜资料十分丰富,这对于发掘这一地域的铜镜文化,拓展和丰富博大精深的整个齐文化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王朝建立,姜太公(姜尚)受封齐地,开拓疆域,建立齐国,“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 《史记•齐太公世家》)。春秋时期,管仲相桓公图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史记•管晏列传》),齐国始终以东方经济大国的姿态称雄于诸侯列国之上。至战国之世,田氏代齐,市农工商,四业并兴,经济繁荣,社会稳定,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这就为铜镜的发展和流行奠定了社会经济基础。《战国策•齐策》对当时亚洲最繁华的大都市齐都作了最贴切的描述:
“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芋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在这样一个国都极其繁荣的国家,作为既能标明个人身份地位,又在日常生活中十分适用的铜镜,其制造水平之高和流行之广是不言而喻的。在流传下来的先秦古籍中,关于镜子的记载并不很多,但《战国策•齐策》则记录了“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与镜子有关的完整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铜镜的作用已远远超出其物理作用了。这个故事也反映了铜镜与当时齐国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因为只有在铜镜非常流行并普及的条件下,用它来作譬喻、讲道理,才显得生动形象,易于为人们理解和接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铸制铜镜最基本的原料铜矿石如何寻找矿源,最早的记载仍见于以齐国为背景的《管子》一书:“出铜之山,四百七十六山……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管子•地数篇》)。说明古代齐国对铜矿的存量和开采都具有了翔实的资料和科学的论证,具备这样的矿源以及科学先进的寻矿手段,是铜镜铸制所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
先秦齐国的铜镜,有着其明显的特性。齐国的铜镜以圆形为主,也有少量方形,早期的铜镜质地薄而轻巧,后来趋向稍大而厚重。镜背装置拱形三弦钮,以一钮为主,也有的铜镜有多钮的,镜的边缘上卷,镜面呈凸形。除少量全素镜外,大都装饰有精美的纹饰图案,如用细线条浅浮雕的纯地纹镜,有在地纹的基础上,又加上用粗线条和高浮雕的手法表现的主纹,形成层次分明的二层或三层花纹结构的主地纹结合的重叠式镜子。由于这种图案花纹采用了地纹映衬主题纹饰的手法,这种浅地纹并不给人以平淡浅近的感觉,而使细线条的地纹和粗线条的主纹相映成趣,整个图案组织得完美和谐。四山镜、龙纹镜、花瓣纹镜等,那栩栩如生的龙凤纹、山字纹、繁密的花瓣纹和绳纹等,都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