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外科手术切口分类 】是由【泰山小桥流水】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外科手术切口分类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依照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干净切口、干净-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干净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干净-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显然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地区;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显然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迂腐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愈合的分级也有三:
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秀,没有不良反响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响,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
流。
记录方法:
如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愈合优秀,则记以“Ⅰ——甲”,胃大部切除术后切口发生血肿,则记以“Ⅱ——乙”,余类推。
内镜的消毒收效监测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
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
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实时
送检,2小时内检测。
第五章内镜消毒灭菌收效的监测
第三十三条消毒剂浓度必定每天准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收效。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高出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限时。
第三十四条消毒后的内镜应该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灭菌后的内镜应该每个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够检出致病菌;
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第三十五条内镜的消毒收效监测采用以下方法:
(一)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
入,用
15ml
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实时送检,2小时内
检测。
(二)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加入2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消融的45℃-48℃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
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
结果判断: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
(三)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中均涂布,35℃培养48小时,察看有无致病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