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3年宿州政府工作报告
市长张曙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加速崛起的奋进历程
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四年,是我市经济持续发展、城乡统筹协调、民生不断改善、文化日益繁荣、社会和谐稳定的四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主题主线,齐心协力、苦干实干,圆满完成“十一五”目标,开启了加速崛起的新征程。
——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至上,着力优化经济结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连跨五个百亿元台阶,,%;财政收入连跨六个十亿元台阶,,年均增长32%;::::。工业主导作用显著增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16亿元增至248亿元,%,净增产值超亿元企业129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户,%。创建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38件。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获批,为全省唯一。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埇桥区跻身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砀山成为国家级出口果蔬质量安全示范区。萧县荣获中国面粉加工强县称号。规模养殖比重达
61%。农产品加工产值由259亿元增至600亿元,农业产业化综合水平居全省第一。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329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500个,国家级示范社3个。林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埇桥、砀山位居全省林产业十强。粮食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家乐福、合百大等企业相继入驻,“万村千乡”工程实现全覆盖。文化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加速,萧县、泗县跻身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先进县,35个乡镇工业增加值超亿元,25个乡镇财政收入超千万元。
——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统筹协调,着力加大有效投入,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80亿元,年均增长30%,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332个,“5161”。京沪高铁、泗许高速一期建成通车,宿淮铁路、徐明高速、泗许高速二期、济祁高速加快建设,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达213公里。“数字宿州”、“无线宿州”建设步伐加快,%、%。建成220千伏变电站5座、110千伏变电站6座。全力推进城镇扩容,%。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获批。市区累计投资400亿元,实施重点工程600项,新建、续建道路160公里,着手实施新汴河城区段治理、清水工程,人民路、拂晓大道、洪河路、淮河路跨铁路立交桥、三角洲公园等建成使用,大外环部分路段实现通车。加强城市管理,实施
“五化”工程,新增绿量550万平方米。完成市区出租车更新换代。统筹推进县城和特色镇建设,灵璧、泗县、砀山政务新区和萧县凤城新区基本建成。15个乡镇被列入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农田水利建设三年恢复性工程顺利完成,三年提升工程加快实施,五个县区均为全国小农水重点县,灵璧跻身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美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村村通”道路工程完成5082公里,完成农村清洁工程59个、饮水工程286处、、环境连片整治10个村,创建省级生态镇3个、生态村23个。
——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活力不断彰显。人事制度、公共财政、医药卫生、文化体制及农村综合改革稳妥推进。市演艺集团组建完成,“营改增”试点顺利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启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市工作扎实开展,徽商银行、淮海村镇银行入驻,灵璧农商行获准筹建,本富村镇银行、皖兴产业创投中心挂牌,4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新组建交投、工投、教投等多个融资平台,新发展融资性担保公司10家、保险公司17家、小额贷款公司7家,金融生态县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四年累计存贷款实现翻一番,。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利用外资年均增长48%,累计到位内资超1600亿元,引资总量、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成功举办灵璧石文化节、黄淮海农资博览会、梨花旅游节、泗州戏艺术节、国际防腐蚀大会等节庆会展;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灵璧、萧县被徽商协会评为最佳投资区域,埇桥、泗县入选苏商最具投资价值城市。对外开放向纵深拓展,海关、国检开展正常业务,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各类开发园区发展势头迅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纺织服装产业城、中国宿州(深圳)家居产业园高起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