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作家包利民浅议文章的结构和语言.docx

格式:docx   大小:34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作家包利民浅议文章的结构和语言.docx

上传人:朱老师 2023/3/20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作家包利民浅议文章的结构和语言.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作家包利民浅议文章的结构和语言 】是由【朱老师】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作家包利民浅议文章的结构和语言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作家包利民浅议文章的结构和语言
包利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
等杂志签约作家,迄今已在全国及海外各大报刊发表文章近万篇〔次〕,
多篇文章被选作全国高考或中考试卷作文或阅读材料,已出版?不能
跳舞就弹琴吧??给星星找片夜空??当空瓶子有了梦想??你所不知道
的青春??游过生活六道弯?等书籍十余部。
〔一〕浅议文章的结构
文章结构的重要性,有时甚至比内容更重要。结构,说白了,就
是怎样把一篇文章用最好的方法写出来。同样一个故事,有的人讲,
就很吸引人,而有的人讲就很平淡,这其中的方法,就包含了结构的
问题。我曾经有一些认为是死稿的文章,后来经过把结构重新调整后,
就都发表了,甚至上了?读者??青年文摘?等。
我说过,除非是文章中的故事本身非常精彩或者非常感人,一般
不要写得太平直,就是不要平铺直叙。那么,就要用多元化的结构,
把一篇文章以一种新奇的面目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就结构的问题简单
分讲一下。
一、关于悬念的设置
悬念是文章中常用到的,有了悬念才会吸引读者一路阅读下去。
到底该怎样设置悬念,大有学问。最常见的是结局悬念,这不必多说。
再有人物悬念,包括人物的本身,比方感悟稿中用的最常见的写法,
就是先说这个人怎么怎么样,有什么样的事,却到最后才说出这个人
的名字,原来是大家都知晓的某人,这也算一种悬念。
还有一种悬念就要稍高超一些。就是让读者看不出是悬念,只有
读到最后,才会豁然明白。比方你写一个残疾人的故事,可以这样去
写,把他都按正常人的写法去写,有意淡化他有关残疾的描写,只是
浅浅地留下一些伏笔,让读者在读完后回想起来,觉得那些伏笔必不
可少。这样的写法,就把读者误导成你写的就是一个正常人,这样一
来,读者会有一种心理,或者是不解,或者是愤慨,或者是奇怪,到
最后,才一笔带出主人公有什么残疾,这样一反转,会有一种强烈的
震撼力,比直接写这个残疾人如何坚强效果要好得多。我曾写过?心
的下面,脚的上面?、?最美的拥抱?、?广场上弹吉他的弟弟?等,这
三篇文章,在网上和我博客里都可以找到,大家看一遍,就会很容易
理解这种悬念的设置方法了。
以此类推。比方你想写一个好人,可以把他往坏里写,写的似乎
都是一些坏事,最后通过反转,让大家突然明白,原来他所做的坏事,
其实都是好事。这样的强烈比照之下,效果更为突出。当然,反转过
程中的合理性,要自己把握好。
还有一种悬念的设置,也是很悄然的。比方说,读文章时,看似
情节在推动故事的开展,但是其中一些细节却会让我们不解,觉得不
合理,或者是游离于主题之外,直到看完全篇,才明白那些细节的重
要作用,是为悬念而打下的伏笔。说起来复杂,看过就会写。我写过
一篇?只想让你打我一下?,大家看过之后,自然就明白了。
有的时候,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是悬念,比方我前面提到的?心的
下面,脚的上面?和?只想让你打我一下?,看了标题,就会有疑问在
心里产生。这也是一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关于文章的标题,也是大有
玄机,这里不细说,如果以后有时间,我会专题来讲。
熟悉了这几种悬念的设置方法,文章就会有起伏了,然后,你就
会明白更多关于悬念的问题,什么多重悬念,什么真假悬念,等等,
你就都会慢慢地运用自如。
二、嵌套式结构和双线索碰撞
嵌套式结构,就是故事中包含着故事。大家要注意,并不是那种
多个故事说明一个主题的形式,而是多个故事本身并不是并列的,它
们互相嵌套,有时互为补充互为因果。更复杂些的,比方一篇文章中
纠缠着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虽然互相嵌套在一起,但是表现的却是
完全不同的主题或者情感。
举例说明。我写过一篇?这是我的答案?,我觉得这篇大家更应该
找来一看,里面不仅是嵌套式结构,更有多重悬念的设置。文章的主
体故事,看似是我给学生们上的一堂课,但是我所讲课的内容本身是
一个完整的故事,如果抽离出来,也是一个很好的独立故事,只不过
我有意将其打散,中间又插入了一个男生的故事。文章中,我讲课这
个事件,表达的是一种寻找到人生正确答案的主题,而所讲课的内容,
表达的却是一种伟大的情感,而那个男生小故事,那么是侧面表现一种
亲情,是对讲课内容中那个故事的补充。讲起来看似麻烦,其实看过
即会。
还有一种嵌套式的结构,就没有那么复杂。就是文章里的主体故
事中的人物,他们的各自的故事,或者是主体故事中的人物所讲的故
事。不过那些小故事,不仅是对主体故事的补充,也是对大结局的一
种伏笔或者悬念。我有一篇?病房鬼话?,比拟长些,不贴来,课后大
家找来看,就是这种类型,相信会给你们启发。
再说说双线索碰撞。这种结构与嵌套式有着本质的不同,文章中
显然也是有两个故事,但是,两个故事的关系比拟特殊,即不是互相
补,也不是为表达同一主题而并列出现。两个故事,却是有着同一条
线索,两个故事也许完全不同,所要表达的主题或者情感也可能完全
不同,但是因为有同一条线索的存在,便有了交集,但是两个故事可
能互为因果,就是说,一个故事中的事件,会影响到另一个故事中的
主人公,而另一个故事中的事件,也会影响第一个故事中的主人公。
依然举例说明。我写过一篇小小说,叫?半瓶酱油?,就是典型的
双线索碰撞结构。小说中,写了一个农村孩子,由于家穷,没吃过酱
油,听人说酱油泡饭很好吃,就去了村里一个下乡知青的家里去偷来
了半瓶酱油,泡了饭,没等吃,却被妹妹发现,结果他心疼妹妹,就
给妹妹吃了。结果,那酱油瓶里装的是半瓶浓药,妹妹因此身亡。男
孩很是自责,又不敢说明真相。第一个故事至此告一段落。马上开始
第二个故事,依然与半瓶酱油有关。那个下乡知青,由于种种原因,
正对生活绝望,他用酱油瓶偷装了半瓶农药,想用它来结束生命。可
是,当他去拿农药时,发现竟然不见了。他觉得一定是有人看出他想
***,所以把农药拿走了。他因此觉得世上还是有人关心着自己,便
消了死志,重新热爱生活。返城后,经过几年的奋斗,事业辉煌,他
回到曾经的村子,想打听出当年是谁拿走了那半瓶农药,可是没人知
道。他投资在村子,帮助乡亲们。结尾局部,我把这两个人再度交集,
我是这样写的“只是每次进村,他都不会注意到,在村头的第二家,
有一个看起来比他还要苍老的男人,单独坐在院子里,望着天空,不
知想些什么。那是村里很怪异的一个人,才四十多岁,却已经头发全
白了。而且有个怪癖,从不吃酱油,做菜都是用自制的农家大酱。许
多年以来,一直如此。〞
一瓶酱油为线索,引发两个不同的故事,引发两种不同的人生,
这就是双线索碰撞。这种结构,大家要学会运用,对于文章的饱满度
和深度方面,有着极大的好处和作用。
三、分体式结构
这种结构是用到较多的。分体式结构,就是一篇文章中,分为假设
干个局部。看似简单,其实也是方法多多。简单介绍一下。
先是纵向式分体。确定了文章的主题后,要分几局部去一一描述,
要注意的是,文章是同一主题,就是一个主题,而那几小局部都是为
一个主题效劳。纵向式分体,就是一层层递进,将主题不断升华。可
以是一个故事的不同开展阶段,也就是说通篇其实是一个故事;也可
以是不同的故事表现同一主题,但主题不断地递进升华。这一类文章
本课件由“爱写网〞特邀导师包利民编写,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常见,大家稍留心就能注意到,所以就不举例说明。
再就是横向式分体。横向式分体就更广泛一些了,可以是同一主
题,但是每小局部的故事不一样,且没有层层升华递进的关系,就是
每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主题。比方说“幸福〞这个主题,可以
从不同的故事中找出不同的切入点,来论述幸福,可参读我的一篇?幸
福时光的断想?;比方写“情感〞这个主题,内容更多,每个局部都可
以表达一种情感,比方第一局部写亲情,第二局部写友情,再写爱情
什么的。这就是同一主题的横向分体式结构。
再就是不同主题的横向分体式结构。就是一篇文章中,每个小部
分表达的主题完全不同,但是,却有着同一种东西维系着它们,也就
是说,从同一物或者同一事同一线索而生发出不同的主题故事。我写
过一篇?风的记忆?,分为四个局部,就是这种类型。就是以“风〞为
线索,写了四个小故事,表达了四种不同的主题。第一个小故事,说
明的是只有奔跑才能有风、才能让人生的大旗高高飘扬,第二个说的
是风再大也吹不散笑容,第三个是在风中要准备好舞姿,最后一个风
中逐帽的故事,说明的是懂得舍弃的道理。四个主题全是围绕风展开。
是不是很简单。比方你写一篇?那些花?,也用这样的方法,那么,可
以每一小局部写一种花,表现不同的主题,或者每一局部描写不同季
节的花,也表现不同的主题。这样写,文章就饱满多了。
还有就是多点成面的分体式结构。说白了,就是从不同的侧面去
写同一事物或者人物或者主题,组合起来后,有了一个饱满而立体的
形象或感觉。比方说,你写一个人,也可以分成几个小局部,分别去
写他的好,他的坏,他的性格,他的事件,等等,这样组合在一起,
人物就栩栩如生了。我有一篇?玻璃砸碎以后?,属于此种类型,大家
可以一看。
或者不是写人或事什么的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比方说,就想讲一
个道理,就想表达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就想写一种感受,一样可以。
我写过一篇?世界是等待我成熟的果园?,就发在?做人与处世?上,
就是这样的结构,我分成五个小局部,每一局部各不相同,这里说的
不同,是指完全的不同。这五局部里,有的是纯抒情,有的是纯议论,
有的是纯故事,有的那么是随笔的形式,但是,都紧紧围绕着“世界是
等待我成熟的果园〞这一题目来写,表现的都是一种对生活的希望和
热爱。
分体式结构,对于写文章来讲,应用极广泛,写得多了,就会有
更深的体会。有时候,想不出一篇完整的文章,只想出一些片段,那
么,就把这些片段组合到同一篇文章里,或是同一事物表达不同主题,
或者是不同故事表达同一主题,甚至是每个片段都互相不搭边儿的情
况下,也可以组合,用一个更大的标题把它们全涵盖进去就行了。我
的许多文章,都是在这种只想到片段的情况下组合而成的。
四、特殊的结构
还有一些特殊的文章结构,是极为新奇,大家很少见到的。有的
作者甚至自己就能创造出一种结构来,从而使文章化腐朽为神奇。
原来我写过一篇文章,叫?三个人的一生?,就是我自己创造的一
种结构。我当时以讲故事的口吻,讲了三个人的故事,三个故事毫无
关联,各不相干。只是到了最后局部,才说明这只是同一个人一生中
三个阶段。就是把一个人的故事,分成假设干个人的,最后再汇总在一
个人身上,形成完整的经历。当然,到最后汇总到一个人的身上时,
其中的合理性一定要把握好。
这篇?三个人的一生?,其实这个人的故事,用正常的写法讲出来,
很普通,很平常,不会有这种强烈的效果,这种写法很奇特,根本是
我自己瞎想出来的,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这篇文章之所以被转载超
过二百次,不一定是故事有多好,只是写法奇特而已。
所以,这篇大家也要找来看看,就会豁然开朗,一下子明白,文
章原来还可以这样去写。
所以,大家有时更要勇于去探索,去尝试,可能会有巨大的收获。
五、一些补充
做一些简单的补充。
一篇文章的完整,有时还需要最简单的方法,即前后照应。不一
定是首尾照应,但有个照应,会使文章的结构更浑圆。
比方说,在一篇感悟文中提到了两个以上的事例,不要使每个事
例生硬地并列在那里,要有巧妙的过渡,自然而然引出下一个事例才
是最好。而且,在结尾的时候,最好与第一个事例照应一下。具体的
写法是,第一个事例不要写得太完整,留待最后去补充,这样一来,
不但使结构完整,而且能借此升华主题。
我有多篇文章是这样的写法,给大家介绍两篇,一看,就明白。
这两篇分别是?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这篇我第一个事例写冬天一个
买冰糖葫芦的女人,结尾依然提到她。再有一篇是?被幸福注册过的
苦难?,第一件事是写在邻家看大爷大娘翻看他们儿子的照片,刻意留
下一个暗暗的悬念,刻意让读者觉得这个事例已经写完。而到了最后,
我又提到邻家老两口看照片的事,才说出他们的儿子早已经去世,还
有他们说的话。借他们的口,说出了一个道理,使主题升华。这要比
自己直接去总结要好得多。
〔二〕浅议文章的语言
对于语言的重要性,其实并不需要多说。有的作者语言极有特点,
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甚至我们看一篇文章,不看作者名字,单从
语言上就能判断出是谁写的。这便是一种巨大的成功,退一步讲,我
们在追求自己语言风格的过程中,也要尽量注意语言方面的其他运用,
这样才能使文章更有文采,更让读者留下印象。
语言和结构是写好文章的两个最根本的要素,其余的,比方故事
性、悬念什么的,关于技巧性的东西,都是在好的根底之上才能增色
的。语言,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却是可以在我们写文章的漫长时间
里慢慢改良和形成风格。
下面就简单地说一说语言方面的东西。
一、语言的形式之短句的运用
所说的语言形式,就是语言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比方有人喜爱用
长句,有人喜爱用问句,有人喜爱用排比句,有人喜爱用对仗句,这
就是形式。
而对于写短文章的作者来说,在语言上最好少使用长句。因为长
句首先会让人阅读起来吃力,理解起来也费力,而且长句使用过多,
会使文章显得过于沉冗和死板。所以,短文章中的长句不要过多,尽
量多用短句,可以让文章更灵动,让读者阅读起来更轻松。
比方:“朵朵很喜爱这块地,它把它当乐园。它在里面打滚。它在
里面奔跑。它跟花捉迷藏。它跟草捉迷藏。它也逗着一些小虫子玩,
捉起,再放。再捉,再放。一玩就是大半天。在一只猫的眼睛里,这
个世界,都是好玩的吧。〞〔选自丁立梅?一只猫的智慧?〕
丁立梅笔下的猫,所用的描述语言多为短句,却是有着一种极好
的效果,短短数句,寥寥数语,就把一只猫的神与形都描绘得极为生
动。你们看,并没有什么优美的词汇,也没有过于细腻地去刻画那只
猫,而那只猫就出现在了我们眼前。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也是短句的
魅力。
短句可以使文章简洁明快,但是也不能过于大量运用,如果通篇
短句,也会让读者有阅读疲劳。所以最好短句和中长句错落运用,这
样就会使文章有一种节奏感,也有一种美感。大家以后在写文章时,
多注意一下短句的运用,可能就会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语言的情感之心绪的融合
语言中蕴含情感,是语言方面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应该掌握的
一点。情感是在任何时候都要与语言相融的,它是第一位,在我下面
讲到的所有语言的形式中,情感都是最根本的存在。
文章的语言中是可以蕴含进情感的,一句话的意思,用不同的语
言写出来,就会有着不同的情感色彩。举例说明一下。比方这样一句
话:“黄叶在西风中飘落。〞这是一句很中性的句子,根本外表上并没
有太多的情感色彩,可是如果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感情色彩就会立
刻鲜明起来。
具体说说这句。
把这句改成带有欢快感情色彩的,就可以这样写:片片黄叶相互
追逐着在西中欢快地舞蹈。这样一来,就有着一种欢快的意蕴。
如果改成忧郁伤感的,就是这样:片片黄叶如枯萎的蝶,在西风
中辞别着天空。
在这里,请大家思考一下,这句话如果改成悲伤的、改成幸福的
等等,应该怎么写?
继续说语言的情感。
一篇文章中,一个善于运用语言的作者,可以大多数的语句都蕴
含着情感,这样读来使人会受到一种牵引,随着作者的情绪而波动。
而一篇文章中语言的情感怎么去确定,这就要看你写的这篇文章的整
体情感基调是什么。如果这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是欢快的,那就每一句
都尽量往欢快上去表达;如果这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是伤感的,同样每
一句的表达都要尽量蕴含着一种伤感的情感。描写景物的语言,描写
心情的语言,都可以加进去这些情感。
举个具体的例子。我有一篇文章,叫?一本枯萎的书?,主要是写
奶奶和一本?宋词三百首?的故事,文章的整体基调就是有一种淡淡
的伤感,也有一种淡淡的欣慰,所以我写的时候,就注意了语言的运
用,努力去使语言中融进这样的情感。我把这篇文章先贴一下,大家
有时间可以看看,体会一下。课后也可以去我博客上或者在我微信公
众号里找到,也可以百度到。
一本枯萎的书
窗外的长风流淌过满树的叶子,每一片都摇曳生姿,载满了缕缕
的阳光。阳光透过窗子照在那本书上,书在奶奶手中,她看得很专注,
脸上有一种极恬静的神情,仿佛时光静止,如一只憩在花间的蝶。
从没见过爷爷长什么样子,记事起,就知道奶奶捧着那本书细细
地看。后来年龄渐长,慢慢地知道,奶奶也曾是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
她读了几十年的那本书,是?宋词三百首?,竖版线装,通篇繁体字。
我常想,那时的奶奶,也该如从宋词中走出的女子,盈盈如出水的莲,
婉约中一抹深情。每次看过书,她都把书放进一个小木盒里,动作很
慢,就像收拾一种心情,收藏一份记忆。那本书,从不让我们碰触。
奶奶不到三十岁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她带着几个孩子辗转如
蓬。只是无论乱世兵戈,还是荒年流离,许多东西都已失落,却不曾
弃了手中的那本书。真不知在书中,究竟有什么东西让她如此难以割
舍离弃。我对宋词产生兴趣,与奶奶有很大的关系。
听父亲说,那本书就是奶奶的命根子。有一年老宅失火,奶奶不
顾安危地冲进房中,将书抢出。此后,几乎随身携带,近年来见再无
火灾之忧,才将其收入盒中。书已经极古旧,如那些泛黄的日子,可
奶奶依旧用清澈如水的目光,一遍遍濯去上面岁月的尘埃。曾屡次动
过偷偷翻阅的念头,终是没有,我怕自己猝然的目光,会惊飞栖息于
其间的那些往事。
那时我已经读了许多本宋词,?宋词三百首?更是熟记于心,只是
不知奶奶的那本中,隐藏着一阕阕怎样的故事。偶尔也会寻愁觅恨填
上几首,有时奶奶看见,便会一一标上出律之处。我想,她的词一定
填得很好吧,问她,便笑而不语。
有一次,奶奶生病住院,夜里,我陪在她床前。寂寂长夜,她丝
毫没有倦意,在昏黄的灯下翻那本看了几十年的书。每翻一页,都小
心翼翼,似乎怕吵醒那些过往,又怕不经意触痛时光的裂痕。不知何
时,奶奶睡着了,书放在胸前。我轻轻拿下书,给她盖上被子。夜静
而长,终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悄悄拿起书,很轻很柔,就像捧起
奶奶少女时的心事。
书虽然极旧,却极平整,连一点儿的折痕都没有。让我惊讶的是,
书间的空白处,竟写了许多零散的词句,那是奶奶的笔迹。有的字迹
年代久远,有的却新鲜如昨。逐一看去,那些词句虽不完整,却柔肠
百结,如水之曲,如竹之幽,像一颗颗闪亮的珠子,穿透茫茫岁月,
敲打在我的心湖。如“舟散月明,怕沐杏花风,念念红尘远,无踪〞,
又如“枕中几许清怨,世间一梦年华〞,让人尽随离情别怨而轻喜悄愁。
一字字,一句句,绵绵密密,补缀着断裂的华年,将曾经的沧海桑田
展现于一片柔情之下。
只是,那个让奶奶如此千回百转、几十年来念念情深的那个人,
会是谁?我想,不会是爷爷吧,爷爷是不识字的粗人,一直以为,他
们的结合,也许正是奶奶所有忧伤的来源。奶奶不会用如此锦绣的文
字来思念爷爷的一切,我将书轻轻合上,放在她的枕畔,思绪如蝶翻
飞,想去追溯奶奶远逝的飘摇岁月。
奶奶是在一个寂静的凌晨去世的,那时,天上有一钩淡黄的月。
透过她安详的容颜,我仿佛看见遥远的当年,看见她的青春红颜,青
丝如思念飞扬。经历了那么多的分散流离,无论怎样的际遇,她都不
曾让心上生起层层的茧,在她生命最柔软的地方,依然满溢着最初的
凄清与深情。
整理遗物时,我竟在那个装书的盒子里,发现了一本奶奶早年的
日记。日记里,所有的心事都压成了岁月的书签。在少女的心中反复
出现的那个隐隐约约的身影,越到最后便越清晰。竟真的是爷爷,原
来,爷爷在奶奶的生命中竟是如此的完美而真挚,原来,情感的沟通
并不一定非要那些纸短情长,原来,那本?宋词三百首?是爷爷送给
奶奶唯一的礼物!
含着笑,带着泪,再次翻起那本书,每一页都如深秋的落叶般枯
萎憔悴。可书里,那些奶奶写上去的词句,就如永不凋零的花朵。那
些无边清怨,那些思念与眷恋,使得奶奶走过的所有艰难的足迹中,
都盈盈盛满了一曲曲直入人心的骊歌!
一本在流年中枯萎了的书,已尘封了一段往事,而在流年中刻在
心中的那份真情,却永远鲜活如初。
语言的情感,其实是作者写文章那一刻心绪的流露。所以,在大
家写文章的时候,特别是想要对语言有所突破的情况下,心里要不停
地想着你们要写的文章的情感基调。比方写有些伤感类的文章,当你
在写的时候沉浸于自己内心所构画的种种伤感气氛中时,写的每一句
便会自然而然地融进那种情绪,再加你有意地去把这种情绪表现在语
言中,那么,久而久之,对语言中情感的把握和运用就会渐渐熟练。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可以找出自己以前写的文章,最好是那种整
篇都有着鲜明情感主题的文章,然后想想前面我讲的,开始修改每一
句,力求把更多的句子都改成蕴含着情感的描述。就像前面我讲的那
句“黄叶在西中飘落〞的改法一样。改正之后,你就会发现,文章比
原来会更具有感染力。
所以,大家从现在就要开始注意语言的情感,再写文章时要刻意
练****这一点。
三、语言的美感之如诗如画
很多时候,我们读一些文章,不说内容立意方面,单就语言方面
来讲,就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些语句极具美感,有些语句能
直入心灵深处引发共鸣,有些语句却如诗一般令人叹为观止,而有些
语句那么极具画面感,让人一读之间景物顿现。优美的语言,总会如山
溪澄澈,流淌过读者心间,使人心生愉悦。
1、修辞之美。
首先,要加强语言的美感,除了掌握一些优美的词汇之外,还要
尽量少用冷静的陈述句,使一句话尽量写到灵动和美丽。
本课件由“爱写网〞特邀导师包利民编写,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举例说明。看下面的两个句子。然后思考语言词汇的运用。
〔1〕春风吹来,柳稍上长出了新叶。大雁也从北方飞回来了。但
是却不知道几时才有你的消息。
〔2〕等得春风把柳梢染上惹眼的生机。等得大雁在天空写满回家
的惊喜。但,什么时候等到你的来信,读你折叠的思绪。
很显然第〔1〕句,作者为了表达一种思念之情用的是一般表达性
的句子,就不怎么打动人了;第〔2〕中的“染〞“惹〞等雅词使句子
书卷味顿生,而“染上〞与“生机〞搭配,“写满〞与“惊喜〞搭配,
“折叠〞修饰“思绪〞,这些巧妙的搭配共同营造出一种全新的意境,
清新、明丽而鲜活,特别是更委婉又清晰的表达了深深“思念〞的情
意。
再如:“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的“偷偷〞、“钻〞就写出了春
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又如“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
点小雪〞句中的两个“卧〞字就把村庄和雪写的活灵巧现,让句子新
意迭出,增添了语言的无限魅力。
由此可见,语言的美感,一大局部来源于看似不可思议的词语组
合。有时觉得不合理,可是大胆地组合出来后,竟是有着意想不到的
效果。“写满惊喜〞“折叠思绪〞,就有了很美的感觉,所以,有时候要
跳出固有的思维,把思维放开,这样就会想到许多美丽的句子。再就
是拟人修辞的运用,比方上面例子中的两个“卧〞,就是于不着痕迹中
用到,却有着诗一般的效果。
如诗的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时候颠覆了常规的语法或者打破
了固有的规律。就是经常会无视词性,名词可以用作动词,形容词也
可以用作动词,甚至各种词性的词都能通用。
比方:南风把她眼中纷纷扬扬的渴望,吹拂成梦想的形状。
南风吹拂着渴望,而且是眼里纷纷扬扬的渴望,梦想的形状又是
怎样?这里的修辞和语意都显得朦胧起来,却有着一种独特的美。所
以大胆组合,细心衔接,写出出彩的句子。
这个不细说,等你们写多了之后,自然而然地会那样去运用。
2、朴素之美
而且,当你们写得多了,各种修辞手法都会用得了无痕迹,即使
没有美丽的词汇,也可以使句子生动感人,也可以表达出一种特别的
美,再融进情感进去,就易动人心。
比方:故土仍在记忆里葱茏,心绪也还在往事里漂泊,而乡愁,
如黄瓜的藤蔓,缠缠绕绕间,爬满了我的生命。而我一如那顶着小花
的黄瓜,身上满是点点的刺,柔柔地刺痛我温暖的思念。
再比方:而如今,故土水阻山隔,那些记忆里的花儿,全是呼唤
的形状,让我的梦魂夜夜飞渡归去。梦里斑驳的院墙,开满了遥远的
花朵,一如我怯怯的心,盛满了回忆的幸福。
这两句,都没有特别的词汇,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修辞方法,而有
了对故土的深情,自然就使得句子读起来能打动人。这两句选自我的
散文?那些攀爬的蔓缠住我的心?。
所以,这样的语言所有的,是一种朴素之美。朴素之美,追求的
是一种自然的表达,直接把情感蕴含进去,似乎不是有意为之,却有
着特别的魅力。朴素的语言不等于普通的语言,它们的根本区别就在
于,看是否有一种情感在里面。其实,普通的语言,只要把情感融入,
稍加变换,就会成为美丽的句子。
举个例子。
这样几句普通的话:她站在昔日的河边,脸上笑着,却淌下了两
行泪。好似一切都和从前一样,就像这风这水这淡香,生活从未改变。
这算是很普通的一小段话,这也是我的一篇文章结尾的初稿。后
来看着不满意,就决定修改。想把那份热爱生活的情感更多更深地加
进去,大家觉得怎样改?
于是我在原文的根底上,略作调整改动,变成了下面这段结尾:
她笑出了两行泪。站在昔日的河边,风清水静,仿佛什么都一如
从前。只是暗香浮动,水逝无痕,生活依旧温暖。
改正后依然朴素,却透出一种美来,主要是把那份情感更多地渲
染出来。我给许多文友修改正文章的语言,我根本都是在不改变原句
意思的情况下,略微变动,便使得句子有了活力和魅力。虽谈不上化
腐朽为神奇,却也与原来不可同日而语。上面的例句来自于我的散文
?风般清,水般静?。
所以,课后大家尽可翻出以前的文章,逐句去重新酝酿去写,也
许就会不同。
3、哲理之美
文章的语言,特别是对于一些说理性特别强的语句,或者总结性
的启示,我们常常难以把握,不是写得不够深刻,就是写得单调无味。
似乎那种纯理性的东西,很难写出文采写出美感来,不是落于说教,
就是落于单调。可是,我们却经常能在一些文章中看到一些表现出哲
理的句子,很美,很隽永,让我们回味无穷。怎样才能使语言具有哲
理之美,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通篇的说理性文章,本来人们读起来就易生厌倦,而故事加哲理
的文章,如果文中的总结性语句不出彩,会让人觉得画蛇添足。所以,
语言的哲理之美在此处就会发挥重要大作用。
我有一篇文章叫?心生欢喜?,前面罗列了一些小事件,最后一段
是总结,当然我写得也不一定完美,拿出来给大家举个例子,或许稍
可启发。结尾如下:
在这个深秋的午后,看着远远斑斓着的五花山,看那些红枫黄杨,
看那些碧松白桦,神游其中,心生大欢喜。回望前路,虽然一直身处
红尘劳碌之中,却有着那么多的点滴片段,让我心中的欣喜不能自抑。
那让我忘尘的种种,皆是凡世中的所眷所恋。虽未入清凉之界,却常
生欢喜之心。如此,生命虽然繁复劳劳,但有那欢喜之心,却依然是
我最美的家园。
我并没有过多地从纯理性方面去辨析欢喜的意义,只是说着自己
心里的所想,将哲理自然融入语句之中,给读者留下美好的想象空间。
说白了,就是最好从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感出发,而不是过于冷静地辨
析和阐述,才会让读者有着共鸣,才会让读者有所思,而不是读之生
厌。也就是注意要代入“我〞,有自我的意识和情感在里面,才会有亲
近感,哲理语言才会更有活力。
就像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有着“我〞的意识,才会更接近烟火
人生。这里贴一篇我的小散文,叫?小小月光?。
小小月光
有一年,好似那时还不到二十岁吧,那时正在一个建筑工地当力
工,一天活干下来,浑身无处不痛。干到半夜才收工,便一头扎在简
易的工棚里,想着就此一睡不醒也好。可是却又偏偏睡不着,身体仿
佛不是自己的。那个晚上,依然无眠,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就那么
呆呆地望着黑暗。蓦地,仿佛刹那间,侧面的壁上,便出现了圆圆的
一块银白。
眼睛里瞬间便有了亮色,我凝望着,想看清它的来处。那是一缕
从棚顶漏进来的月光,想象着外面的天地,定是月色如水。而这不小
心溜进来的巴掌大的月色,却使黑暗的工棚有了一种神圣之气,也映
亮了所有的苦与痛,仿佛黯淡的心也变得生动起来。那个夜里,我就
看着那片小小的月光,在墙壁上悄悄地行走,直至消失于无形。
多年以后,在大学的图书馆里看一本外国文学传记,里面有一个
情节。那个人有一天黄昏在工厂修葺厂房,却一不小心掉进烟囱里。
那烟囱极高,幸好里面积了厚厚一层灰,他才得以安然。只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