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康熙年间词学的辨体与尊体.pdf

格式:pdf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康熙年间词学的辨体与尊体.pdf

上传人:luyinyzha 2015/4/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康熙年间词学的辨体与尊体.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 38 卷第 6 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 年 11 月
Vol. 38 No. 6 Journal of Centr 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 y (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v. 1999
康熙年间词学的辨体与尊体
陈水云
( 武汉大学中文系, 湖北武汉 430072)
摘要清初词学是对明代词学的继承与发展, 在康熙年间人们继续围绕词的体性展开研
讨, 深化了自宋以来的本色当行论, 发展了明代有关诗、词、曲体制异同的辨析, 因为对词的体性认
识存在着差异, 所以广陵、阳羡、浙西几大词派在正变问题上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但这都表明人们
对词之美学品格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不再把词视为小道末技, 近代词学的尊体观念在这个时期奠
定基础。
关键词康熙时期; 词学思想; 体性; 正变; 尊体
中图分类号: I 2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2456( 1999) 06-0131- 07
辨体与尊体是康熙年间词学的重要论题之一。以五代时期结集的《花间集》为标志, 词初步
[ 1]
显露出它纤丽娇艳的姿容, 在宋代经柳永、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的逐步完善, 渐渐形成其以
合乐为主要特征、以婉约为基本体性、不同于诗而“别是一家”的美学品格。这虽在北宋末年及
南宋时期已为人们所关注, 还为此展开过激烈的论辨, 但真正全面揭示词之审美底蕴, 表征着
人们对词之体性意识自觉的, 则是在词学全面复兴的清代。在清代词学复兴处于起步阶段的康
熙年间, 人们不仅以极大的热情致力于词的创作, 而且还敏锐地意识到词有不同于诗也有别于
曲的微妙之处, 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比较辨析词与诗与曲的异同, 尝试把握词之美学品
格, 确证词之独立价值, 抬高词之文体地位。因此, 转变长期以来视词为小道末技的传统观念,
成为康熙年间词学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 清代中后期尊体的思想观念正是在这个时期奠定
了它的基调。

词之辨体批评, 是要辨析词与其他文体( 主要是诗与曲) 的不同, 确认词体自身所固有而非
其他文体所共有的根本特性。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陈师道、晁补之的本色当行论, 李
之仪词“自有一种风格”及李清照“词别是一家”说, 但对清初词学辨体批评产生直接影响的则
是明代词学有关词之体性特质的探讨。在明代, 出于对南宋词学诗化倾向的反拔, 人们尤其重
视词体自身的品格特质。如王世贞《世苑卮言》云: “词号称诗余, 然而诗人不为也。何者? 其婉
娈而近情也, 足以移情而夺嗜; 其柔靡而近俗也, 诗口单缓而就之, 而不知其下也。”何良俊《草堂
诗余集序》云: “乐府以白敫迳扬厉为工, 诗余以婉丽流畅为美, 如周清真、张子野、秦少游、晏叔原
诸人之作, 柔情曼声, 摹写殆尽, 正词家所谓当行, 所谓本色也。”他们简略地概括出词有婉娈近
收稿日期: 1999-01-04
作者简介: 陈水云( 1964—) , 男, 湖北省武汉人, 武汉大学中文系讲师,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 131 —
情、柔靡近俗、婉丽流畅、柔情曼声的特点, 但较为系统总结词之体性特征的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