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真气运行法 】是由【小辰G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真气运行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真气运行法
真气运行法
真气运行法是一种静功自我导引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植真气,以贯通经络,调理
阴阳气血,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并
采纳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气功养生治病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体验整理而成。操练不难,
只要按要求练习,不会出偏差。操练步骤井然,各有反应或效果可证,治疗范围亦较广泛。
基本内容
一、练功姿式
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坐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1/2?1/3坐于
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
两拳宽,两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两肩松垂,含胸拔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
口目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当修习纯熟后,则站、卧、坐、
行皆可。
二、呼吸与意念
本疗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
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随着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
三、收功
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使精神恢复
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
练功方法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
有声。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次呼气的时间,以每
分钟呼8?12次为宜。呼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
只须数呼气之数,从1?10,再回头从1?10,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即不必数息。本步
练功时间每日3次,每次20分钟。尽可能固定每日练功时间,易于形成条件反射。若不能
固定时间者,则每日早、中、晚3次不可缺。练功约3?5日,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
10日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即告第一步完成,为第二步奠定了基础。炼本步期间,无练功
基础者,可能出现头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习惯等,这些是初练时的生疏:.
现象,只要坚持按要求去练,便会逐渐纯熟,各种不自然现象渐会消失。在练本步过程中,
一般脾胃虚寒、食欲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渐增食欲,精神日振。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
当第一步功法练至每次呼气自觉心窝部发热时,即可意息相随,于每次呼气时,以意引
心窝之热气流逐渐向下延伸,一步步趋向丹田(小腹内)。但必须注意轻松自然,不可过分
用意和操之过急。如此每日练功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约10天左右,即可于每次呼气时
出现一股热流下达丹田的感觉。此时可出现小腹中汩汩有声,矢气增多,食欲增进,大小便
异常者渐趋正常。
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
接上步,当每次呼气皆有热流下沉丹田,丹田温暖发热后,即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
田,即意守丹田,不必过分注意呼气。每日练功3次,每次40分钟左右。本步锻炼时间约
需40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内形成一个“气团”。随着功夫的积累,气团逐渐增大,小腹
充实饱满有力,有时会出现阴部作痒,会阴跳动,肾区及四肢发热等,这些现象或感觉可因
人而异。一般患有失眠、阳痿、月经不调、二便异常者渐可明显好转。
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
接上步,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的程度,即会沿脊柱上行。此时,意念须随之上行而不
为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当其止于某处不复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时,也不要用意向
上导引(勿助)。因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决于丹田中真气充实的程度,丹田越充实,上行的
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则上行中止,甚或倒退。当上行至脑后“玉枕关”,屡屡欲上难
通过时,可用内视头顶法,一般即可冲过玉枕关。本步是关键的一步。每日练功次数可适当
增加至4?5次,每次需1小时左右。一般在一周之内,气流即可冲过“玉枕关”。这也是
因人而异的,快者一下子就可通过,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须数次;慢者需数天;个别人可因
特殊情况而久久难以通过。练本步过程中,可出现项背强急,头如紧箍等情况,是冲关通督
之前兆,不可疑虑放松;通关后(尾闾、夹脊、玉枕)自然轻松愉快。通关后呼气时热流直:.
下丹田,吸气时热流沿脊而上过头顶至口腔,形成任督循环(即“小周天”)。至此境界,
凡患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性欲低下、月经不调、心悸气短、精神恍惚等病证者,皆可
明显改善,长期坚持可望康复。无病者亦可致身轻体捷,精力充沛。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
任督循环形成后,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时其他经脉也可相继开通。如头顶出现动力,
可改守上丹田(脑中),可以灵活掌握。练功时间仍每日3次,每次一小时左右。此期间,
会出现头皮奇痒,舌尖颤麻,全身如有电流乱窜,皮肤麻痒如有蚁爬,眉心、鼻梁紧张,环
头拘紧等反应,亦因人而异,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约一月后各种动象渐会自然平息。此
后各种慢性病皆可明显好转或痊愈。
注意事项
1、练本法须在静室内,明暗强度适宜,空气流通清新,又不可直接当风。
2、凡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不宁时,不宜勉强练功,须待心情平静后再练。
3、练功时间内应昼避开一切干扰。凡天气剧变、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之时,暂勿练功。
若练功中有意外干扰(如突然声响、有人急叫或闯进练功室内等),则不必惊慌,须慢慢放
松意念。临时收功后再慢慢起坐应付,待恢复平静后再补练。
4、用本法者平时须注意清心寡欲,心平气和,劳逸适度,饮食清淡,忌食辛燥、腥、
粘腻之物。
5、用本法者,尚未通关之前,须戒绝房事,以免影响进程。通关后亦须有所节制,保
持精力充沛。
临床应用
本功法适用于各种慢性病症的治疗,经近年临床验证,取得一定疗效者有:慢性鼻炎、
感冒、咽喉炎、支气管炎、食管炎、胃炎、溃疡病、胃下垂、肝炎、肝硬化、胆结石、结肠
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粘连、肾炎、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性欲低下、神经衰弱,
失眠、健忘、癔病、焦虑、高血压、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等。
无病者亦可修练本法以养生保健。
真气运行法--初级五步功法
:.
精,气,神,人之三宝,凡人生于世,皆依耗精气维生,精气尽,则神去身亡亦。故,
修道者有云:“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依此法,度万万世而不坏。
精者如水,气者如水蒸气,精可化气,气可化精。故有练精化气一说。精在人的身体里
是极其重要的,身体中的所有器官,都是要依靠精的滋润才可正常运行。精的补充来源有:
食物、空气、水、真气的转化。在某种意义上,精就象另一种血液,是生命的基础。需要注
意的是,精并非生理上的精液,二者之间虽有联系,但联系就如饥饿或新鲜空气于精之联系
一样。
气,因其行于体内而无形,发于体外而无影,运走自如,可知觉而不可见,因故得名。
修行之气与呼吸之空气不同,空气在体内“始于鼻,止于肺”,真气之气则运行于经、络、
脉之中。中医有云:“痛则不通”,即言真气不通也。修行之人既是以人力运走真气于经络,
从而达到练精、练气的目的。
神,生命活动的主宰,古人认为即人之灵魂,精、气可加强之。修炼之人最快三月即可
知神为何物。
精、气、神,虽各有其特有性质,实际上是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精为神之舍,有精就有
神,所以积精可以全神,神伤则精无所守。精又为气之母,精虚则无气,无气则亡。精、气、
神,三者一体,存则具存,亡则具亡。精脱者死,失神者亦死。故,精为气之母,神为气之
形。关乎人之存亡,不可不知!
经络,《内经》称为经隧,它是由组织间大小不同的隧道构成。如肌肉、筋骨、神经、
血管、腺体等。这些组织之所以能活动,必须依赖经隧中源源不断的真气运行,赋予能量。
所谓经络是总称,经是指直行的较大的十二条通道,与脏腑有密切联系。络有十五,横行于
阴经阳经之间,为十二经表里配合、联系、传注的纽带。络之细微者叫孙络、浮络,就象网
罗那样遍布全身。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考》云:八脉者,冲脉„„,督脉„„,壬脉„„,带脉„„,
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凡人有此八脉,具属阴神,闭而不开,
维神仙家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
丹田,丹是药的一种,是从药里提炼出来的精华,丹田既是修道之人希望从身体里提炼
出精华的部位。丹田的部位传统说法有三个,头顶百会为上丹田(另说在眉心);心窝为中
丹田(另说在脐中);脐下三寸为下丹田(有说在脐内一寸三分,有说脐下二寸,有说脐下:.
一寸半,有说在会阴)。总之,以上部位都是真气运行集中而又活泼的部位。
丹田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位于膀胱之后,直肠之前,是一个夹室,有气则开,
无气则合,为壬、督、冲三脉所起之处,诸经汇集之所。因此又称丹田为“气海”(并非指
气海穴)。丹田真气饱满之后,即经第二腰椎处,沿督脉向上移动,活泼有力,《难经》称
其为“肾间动气”。
中国古卷浩渺,修行功法多如牛毛,这里主要介绍道家内丹初级功法??真气运行法。此
种功法由李少波先生根据道家小周天演化整理而来。打通小周天,向来是求道学仙的基本要
求,小周天一通才算开始修道。
一、姿势
(1)盘腿坐式:分双盘、单盘、自由盘。双盘为左脚放在右大腿上,右脚放在左大腿上,
双手相合置于小腹前。这个坐法只是为了稳固不摇动,没有相当功夫不易做到。单盘为左腿
在上右腿在下,手势如前。自由盘如图,是一般人习惯坐法。
(2)垂腿坐式:坐在高低适宜的椅子上,以坐下来大腿保持水平为度。小腿垂直,两脚平
行着地,两膝间可放下两拳(拳眼相对)。
(3)站式:如图。
二、对五官的要求
(1)口腔:自然闭合,舌尖上卷九十度轻抵上颚。唾液分泌得多了,将舌放下,慢慢咽下,
此谓“吞津”。
(2)眼睛:闭目内视,练到那一步就内视那一部位。若练功时心猿意马,思如潮涌,就睁
开眼睛,注视虚空或鼻尖少时,打断思路,闭目再坐。此谓“慧剑斩乱丝”。
(3)耳朵:用耳朵留意自己的呼吸,保持从容自然,没有粗糙的声音。
(4)呼吸:呼吸是真气运行法的关键问题,在后面的练功过程中,一定注意自然呼吸,不
可有意深呼吸或快、慢呼吸。在贯通壬脉的一、二、三步过程中,一直注意呼气,吸气时任
其自然,自无流弊。注意,不可用口呼吸。
三、练功须知
(1)环境:练习此功法,因要集中精神,所以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但是也不必过分强调
这个问题,没有他人干扰即可。
(2)不要在: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冲动时勉强练功;风雨雷电时暂且不练。此
功法大成者,不遵此例。:.
(3)真气的运行不比勉强引导,当其充盈时自会运行,勉强引导易出偏差。
(4)幻觉和触动:练功时,由于真气活跃,经络开启,会出现各种幻觉和触动,请勿惊虑。
经常出现的有:大、小、轻、重、凉、热、痒、麻。出现以上情况时,不可好奇追求,更不
必恐惧忧虑。
四、功法
第一步、呼气时注意心窝部
①方法:练功条件准备好,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
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约一两分钟后平静下来即可没有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
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加任何意识作为。久久行之,真气就在心窝部聚集起
来。而且这个方法本身就是排除杂念的好办法。
呼气时真气下行进入丹田,为达此目的,必须先聚集真气,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步时并不
意守丹田的原因。如果开始就气沉丹田,初学不易掌握,一时见不到效果,就有可能因此而
终止。
②时间:如果想如期完成这一阶段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如果条件许可,
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练习,没有固定时间也不要紧,抓紧练习即可。要求每天早、中、晚三次,
每次20分钟。认真练习10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
③反应:练功三到五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五到十天,每一呼气就有一股热流注入心
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
第二步、气沉丹田
①方法:当第一步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发热时,就可以意息相随,在呼气时延伸下沉
的功夫,慢慢向小腹推进。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大将产生高热,很不舒服。
②时间:依法每日三次,每次25~30分钟,10天左右即可气沉丹田。
③反应:每次呼气一股热流送入丹田,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增多。
第三步、意守丹田
①方法:当第二步做到丹田有了明显的感觉,就可以把呼吸有意无意的止于丹田。不要
再过分注意呼气时把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将意
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少火生气”正是此义。
②时间:每日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者一步功法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阶段,需要时间较
长,40天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③反应:基于第二步气沉丹田,小腹发热明显,十数日后小腹形成气丘,随着时日和功
夫增长,气丘增大,小腹力量增强。力量足够时会向下游走,有时阴部作痒,会阴跳动,四:.
肢腰背发热等。
第四步、通督
①方法:意守丹田40天左右,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即沿脊柱上行。在上行的时候,勿
忘勿助!意识跟随上行的力量(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也不要用意识向上引导(勿助)。
上行的速度是由丹田的力量大小决定的,若力量不够,它就会停下来,待丹田力量充实再继
续上行。如果上行到玉枕关通不过,内视头顶即可。
②时间:每天可增加练功次数和时间(40~60分钟)。有人一霎那就可通督,这样通过
力量很猛,震动很大。有人经过数小时、数天,大多是一周左右。通关过程为正常生理现象,
人人可通,极个别通不过的另有原因。
③反应:在第三步的基础上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名门处感觉真
气活跃,自觉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有的真气培养充足,一股热力直冲而上,势头很猛,
一次冲过督脉;有的行行驻驻,数日方过;有的像水银柱一样,随呼吸上下活动,渐次上行。
通督前后身体可能不稳,注意及时调整。头部感觉箍紧,有时沉闷不适,为正常现象。此阶
段异常关键,不可疑虑放松。
第五部、小周天成
①方法:真气过玉枕、百会后,向下经鹊桥(舌抵上颚)入壬脉。小周天就已经通了!
此时,一吸气真气入脑海,一呼气真气入丹田。此后,原则上还是意守丹田,丹田是长期意
守的部位。如果百会出现活动力量,也可以意守百会,灵活掌握。
②时间:每日三次,每次60分钟或更长。
③反应:此步初期,可能各种触动现象不断,十余天即可消失。
1、练过其他功法,能不能练习真气运行法?
答:可以。只要求在功法上不要混淆即可。
2、性生活对练功有影响吗?
答:有所影响。通关前要节制,以免延迟通关。
3、练功主要由那些禁忌?
答:不要在打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冲动时练功。风隐雷电时也要暂停练功。
4、女性和男性练功一样吗?月经来时可否练功?:.
答:男女练功有所区别。女性在怀孕时不宜做气沉丹田和通关的追求,恐引起流产。月经来
时不要意守下丹田,以免血多或经期延长,未通关者静观鼻尖,已通关者可守上丹田。其余
男女相同。
5、练功过程中体位能随时改变吗?
答:可以变化。以求舒适自然为最好。
6、该功法如何收功?
答:无需收功。结束时,只需稍微缓解,搓手浴面即可。
7、心窝部在哪里?
答:巨阙穴,胸骨剑突下一寸五分。以此穴为核心的范围,并非仅指此穴。
8、真气已经深入丹田,为什么进入第三步功就找不到了?
答:丹田容积很大,有气则开,无气则阖。开始丹田有感觉是因为其未完全打开,及至完全
打开,真气如小溪入海,自无感觉。是故,丹田又称“气海”。坚持练功丹田自然感觉饱满。
9、练功过程中总想放屁,怎么办?
答:练功第二步中,肠鸣矢气是正常现象。第三步后期到第四步,要注意提肛控制,以免真
气走失。
10、练功第三步小腹涨的厉害,就是不往督脉去。怎么办?
答:此时把意识转向命门(意守命门),很有效果。
11、通关后怎样练功?
答:五步功成后,如果没有其他追求,意守丹田即可。参照第五步。此时小周天已通,可以
说您已经正式进入了气功领域。继续修炼吧
真气运行法五步静功辅导(全文)
真气运行法以功法简便易懂、收效卓著而为练功者所称颂,为气功爱好者、病患者所欢迎.
学练真法,只要按照书中的功法要领,认真锻炼,,一
定要把书中的有关功法实践内容反复阅读学习,仔细琢磨体会,暂时不要把论述功理部分的
内容深加细究,以免给练功带来过多的思虑,,依"法"行事就是.
为了给更多的真法练习者提供正确的辅导,经李少波老教授同意,现将"五步功成"的有关重
点要求公布如下:
:.
第一节真法一步功辅导
1、呼气注意心窝部:心窝部的位置,即心口部,也就是胸骨剑实(护心骨)下正中凹陷处,实际
,而不是指某一点.
2、注意:就是意念想着,也就是意守.
3、呼气:,顺其自然.
关键是在呼气时意念想到心窝这个地方,吸气就不管了,即不是呼气、吸气都一定要注意心窝
部.
4、练气功、练真法开始时往往杂念都较多,未能静下来,因此呼气时也就不那么容易守得住
心窝部,,即每呼气一次,数一
个数,从一数到十,,这也是诱导入静的一个办
法.
5、强调注意呼气,有的人反而感到呼吸不自然了,,
而且是有意识地延长呼气,,都
可以造成憋气的感觉,,就绝不会
有憋气的现象.
6、第一步功练成的标志是心窝部有温热感,或有饱满感,重压感,
的胃病或体质虚寒型的人不容易得温热感,一步功可多练一段时间,但只要有饱满感或重压
感,也是得气的征象,也可以转入第二步功法的锻炼.
第二节真法二步功辅导
第二步是意息相随丹田趋,有以下几点应该掌握的:
1、意息相随的意思:意指意念,息既指呼吸(还是指呼气),又指真息(也即真气的温热感),相
依相随.
2、丹田趋:
是呼气时真气向下向外运行,
的真气沿中线任脉下达丹田,以打通任脉.
3、这一步功最常见的反应是肠鸣矢气,这是真气加强了肠道的功能,正气排驱肠道浊气的正
常现象,应顺其自然,无须控制,
血秽物,不必惊慌,也不一定要服药治疗,肠道秽浊泄尽自然痊愈.
4、腹部有过手术的患者,因为有疤痕,阻滞了经络之气,真气不易下去,有时还会出现手术疤
痕剌痛,这是真气疏通经络的反应,,多练一些时间就是了.
有的人有气往上涌的感觉,也是下焦气不畅,或是注意了吸气的缘故,应注意呼气,使气机往
下去;三焦气机通畅了真气也就容易下沉丹田.
被屏蔽的广告
:.
第三节真法三步功辅导
经过第一二两步的练习,已经有了初步的实践体验。当第二步功练到每次呼气有气流直达丹
田时,即进入第三步,可练习第三步功“调息凝神守丹田”了。
第三步功是完成五步功法最重要的一步。一二两步功是为了培养真气,通达任脉,使上中二
焦真气趋向丹田,并在丹田聚集。第三步功是为下一步贯通督脉打下基础,如果丹田真气不
足,通督是不可能的。所以古人把这一步功夫叫做“筑基”。由于培养丹田实力的重要,所
以这步功练的时间也需要比较长些。在进入第三步以后,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
1、在第二步功气入丹田时,丹田内尚未有明显感觉,俟后几天中反而感觉不明显了。有人
为此着急,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或者认为功法练跑了。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第三步功重点
是凝神(即意守丹田),把注意呼气的意念放松了一些,所以气沉丹田的力量也就比较地小
了:二是丹田的容积较大,有气则开无气则合,开始真气进入丹田时有冲动感觉,但少量真
气不足以充满丹田,因此便没有气感了,继续练功过几天丹田内充实起来,自然会有感觉,
这是进步过程中一个必然的现象。
2、随着功夫的进展,丹田真气不断充实,因此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现象,当以“丹田温热”
最为相宜。如发生大热,是“火候”太过,可放松呼气或不注意呼气,以减缓其热度;“丹
田饱满”是真气充实的现象,必须饱满到一定程度,方能向下(会阴)、向后(命门)等处
活动,要任其自然,不可过早意领;“丹田开阖”,感到丹田内如有一物在运动,或感丹田
内一开一阖或左右,或上下,此种景象过去叫做“胎息”,这是真气在丹田中旺盛的表现,
是很好的徵兆,由此就可以更好的意守丹田了;“丹田蕴珠”,丹田内如有鸡卵、有如儿拳
大小不等一个固态的东西,古人把这叫做“丹”,是真气高度凝聚的一种表现。这都是在通
关前后经常遇到的一些内景,是非常可喜的徵兆,应当谨慎的保持它的常在。但这些现象因
人而异,也不可能每个人、每种现象都遇到:没有,也不可妄想追求。
3、由于练三步功丹田真气充实饱满,因此全身的生理变化也很多,如:有一股气流环腰一
周,前经肚脐,后经命门,在不断地转动,这是带脉通了,对通关很有帮助。全身温热也是
常有现象,此是热能提高,能增强抵抗力;但有的人发热过高,感到心烦不适,可采用六字
诀中“呵”字诀即平。有患胃下垂者,在第三步功中常感呼气时小腹向上挈引,这是由于胃
体机能基本恢复,有力提升,和丹田气足有上浮力的表现,是治愈胃下垂的基本因素,不必
介意。有因丹田气流向大腿者,属于一般情况,不必太在意;若气感下流力太过,丹田气不
易积存者,改用盘坐式可以纠正。有因欲向后转而久不得过者,可以提肛吸气导之;有因真
气充足致性神经兴奋而遗精者,在这一阶段最易发生,应严加注意,及时采用“吸(吸气)、
抵(舌抵上腭)、摄(提肛)、闭(闭目)”采药四字诀方法防治。
:.
4、达到第四步顺利通督,必须依靠第三步功的积累真气,所谓“积气冲关”。如果一旦走
泄真气,通关就要推迟,因此要求练功者在筑基阶段睡前清心寡欲,睡眠姿势要侧卧卷足,
即所谓“卧如弓”:衬裤要宽舒,避免磨擦;被要轻勿过暖,避免仰面睡式,如有性冲动即
起勿睡。能关不过旬日,这短短的几天,又是这样重要阶段,应是能够坚持和必须坚持的。
如素患遗精的人更要注意以上要求,并应考虑平时多在什么时间遗精,即在那个时间起来练
功,以改正其习惯。很多人都依此法治愈。素有患肠炎,在三步中出现大便脓血者,有患妇
科病而排秽物者,此为真气作用于丹田周围脏器,发生良好的生理变化,推陈出新,因此不
采用他法治疗也能自愈。要以丹田气足、全身经络触动现象逐渐增多,各处有不定点的跳动,
及痒、麻或出皮疹,此为真气驱逐邪气的表现,不作治疗,邪尽也自愈。三步功后各种触动
现象越来越多,详于第四步功辅导。
第四节真法四步功辅导
第四步功是在第三步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通过会阴,绕过尾闾而开始的,但也有未经
会阴即到命门,以后才有会阴气动的感觉,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致。在四步功中,由于生
理变化很多。兹将易出现的问题分述指导如下:
1、呼气太重,容易使丹田发生高热,如觉有发烫的情况,减轻呼气程度,或放弃呼气的注
意,自然纠正;一般温热感是好的,有人呼气太过,或由性生活不禁导致前阴反应强烈产生
恐惧心理,认为前阴漏气;越紧张,越注意,反应就更强烈,以致终日忧心忡忡,导致中气
下陷,头昏眼花,四肢无力,调治之法是少注意呼气,或不注意呼气,在自然吸气时微微提
肛,慢慢调治一个阶段,待真气绕过尾闾,沿督脉上行就好了,会阴处称为下鹊桥,有三歧:
一路去前阴,一路去肛门,一路去尾闾。三叉路口,容易迷失方向,初学者宜加注意。
2、有人急于通关,未等丹田真气充足,即行意识导引,这样会使丹田真气不足,而导引的
一部分真气无力上行,停在一个地方不上不下,时觉胀滞不适,纠正之法是固守丹田,继续
培养真气,待真气充足后,自行冲关,千万不要再导引,“通督勿忘勿助”,就是这个意思。
3、第四步是全部功法中最艰难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古人喻为“脱胎换骨”。由于
生理变化特别明显并有一些不适的感受,练功者不知所措,精神紧张而发生动摇,求人救治,
这都是不须要的(书中已有说明)。如真气通过命门时,凡有腰痛病史的人,必有不适感觉。
这些都是正邪相争,纠正病情的表现,等真气通过之后自愈,不必找人纠偏,或邀诊治。此
时只有加紧练功,比平时次数增多,时间延长,待通关后全部缓解,切勿松懈自误。
4、李少波教授将四步功通督的过程和练法,反应用八句加以概括,名日“周天歌”。(详
阅精华区),练功者须细细体味,方能领会。
第五节真法五步功辅导:.
通督之后,即进入第五步,这在周天功中算是已经达到目的往往有人问,通关后如何练法?
真气运行法有进一步提高的内容和阶段,这里概要地提出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作为继续锻
炼的要求:
1、真气运行法在沟通任督过程中,一步有一步的功法,及通关后,只要按照练功形成的条
件,经常加功练习就成了。书中有持之以恒,循乎自然“的要求,功夫越深,效果越好。通
关只是完成了基础阶段,以后坚持锻炼,才能出好效果。特别是练功治病者,通关前即能改
善体质,提高身体素质,一些轻浅的功能性疾病也能治愈,严重、顽固的器质性疾病就需要
累以时日,不断旺盛真气,积气驱病。不能以为通关了,就大功告成,百病皆愈。但只要坚
持炼下去,各种病疾都有会慢慢地好起来。
2、通关后体内还会有很多气攻病灶的反应,练功者就不知怎么办好。如初通关时气在头上
乱窜,前额有重胀感,可以不去理它。只守住上丹田,使力量集中在百会(泥丸宫,此处为
百脉之会),则百脉扳依,其它乱行乱窜的现象就减少了,不过需要较长的时间。长守此窍
还可以开发智慧,使人聪明。如果通关后反而感到真气不足或胃消化功能不如以前好,那
么可以意守中丹田,再培补中气,则下丹田真气也就更加旺盛起来。下丹田是长期意守之处,
什么时候守这一部位都是对的。
3、以静为务,功夫越深,入静越好,只有能够深度入静,体内生理功能就恢复越好,这是
静极生动的自然规律,过去叫做“道”,古人把这种功夫叫做修道。静字贯彻着修道的始终,
开始都是不能入静,故必须有方法,渐进入门,慢慢达到入静。所以五步功以后就再不要求
用这个方法,那种方法,实际上追求方法,反而成为杂念了。入静深了能体会到三田成一体,
继而无物无我进入虚无境界,还有什么方法可追求呢?当然真法的高级境界也是分层次、分
阶段一步一步达到的,这些就属于真法提高班的内容,可以在以后深造、提高。
修真子语:通过近段时间陆陆续续地在论坛上公开了真气运行法五步功法的内容以及练习要
点并解答疑问,练习者只要参照以上内容练功,完全可收到预期的效果,在这里同时对至真
堂主人不遗余力的指导表示衷心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