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重八,幼时甚贫困,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元至正十六年攻占集庆路后改为应天府。元至正二十八年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国的统治。洪武十三年诛杀丞相胡惟庸,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南京,享年71岁,葬南京明孝陵。
反元斗争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化,冲突斗争一触即发,再加上天灾频繁,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要活命,要改变现状,不能不拼死杀出一条生路。豪杰振臂一呼,应者四方云集。几个月之间各地纷纷响应,形成了滔天大势。第二年定远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数万百姓起而响应。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会的首领,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随后郭子兴据濠州(今安徽凤阳)而坚守,号令彰明。
加入义军
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不料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庄稼被蝗虫吃得干干净净。祸不单行,接着又发生了瘟疫。朱元璋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个月,其64岁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陈氏先后去世。朱元璋和二哥眼看着亲人一个个死去,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家破人亡的惨痛,深深地影响着朱元璋的心境,使他仿佛跌进了无底深渊。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朱元璋实在走投无路之下,想起幼时曾经许愿舍身的皇觉寺,做了小行童。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整天忙得团团转,有时仍会受到老和尚的斥责。日子一长,朱元璋憋了一肚子气。朱元璋做行童不久,寺里的粮食不够和尚们吃了,寺里也得不到施舍,主持罢粥散僧,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朱元璋只好扮成和尚的样子,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朱元璋在外云游的三年,也接触到这样的宣传,他目睹国是日非、人民生活恶化的现状,意识到天下大乱很快就会来临了。于是在回到皇觉寺后,朱元璋发奋勤学,广交朋友,准备干出一番事业来。郭子兴和孙德崖在濠州起义,朱元璋闻听起义的消息,不由心想,老在寺院里,随时可能被元官军抓走,性命难保。正在此时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信,汤和在信中邀请朱元璋参加郭子兴的义军。恰在此时,朱元璋的师兄秘密告诉他,说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于是,朱元璋放下钵盂,赶紧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
成长之路
朱元璋入伍后,因为他作战勇敢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于是郭子兴就把朱元璋调到帅府当差,朱元璋精明能干,打仗时身先士卒,获得的战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兴元帅,得了赏赐,又说功劳是大家的,就把赏赐分给大家。不久,朱元璋在部队中的好名声传播开来。郭子兴也把他视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总是和朱元璋商量。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对自己的事业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于是便把21岁的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从此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有了身份,便不能再用从前的小名重八了,于是就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
。
当时,在濠州城中,红巾军有五个元帅。在孙德崖的鼓动挑拨下,赵均用绑架了郭子兴,并将郭子兴弄到孙家毒打一顿,准备杀掉郭子兴。朱元璋闻讯后,在彭大的支持下,率兵救回了郭子兴。朱元璋见濠州城诸将争权夺利,矛盾重重,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创新局面。朱元璋回乡募兵,少年时的伙伴徐达、等和同村邻乡的熟人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