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鲁迅作品色彩诗学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鲁迅作品色彩诗学研究.doc

上传人:qvuv398013 2017/10/22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鲁迅作品色彩诗学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鲁迅作品色彩诗学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对鲁迅作品的色彩运用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就鲁迅作品的黑、白、红等系列的色彩表达及其特征作出阐述,从中钩沉鲁迅的色彩诗学,进而总结文学家鲁迅的色彩品格及其文化意蕴。
关键词:鲁迅;黑白红;色彩诗学;文化意蕴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1)05-0078-08

黑格尔说:“颜色感应该是艺术家所特有的一种品质,是他们所特有的掌握色调和就色调构思的一种能力,所以是再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个基本因素。”从这个意义上,关注作家尤其是像鲁迅这样对色彩有敏锐感受力的作家的色彩运用、色彩感觉,是深入研究其作品情感意蕴、艺术形式的一条重要路径。

一、鲁迅作品的色彩运用统计

先看对鲁迅作品色彩运用的两份统计。第一份是关于《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中色彩词汇的统计,有学者通过细致测算发现,鲁迅小说中“出现色彩词语的地方有
526处(不包括专有名词中的和用作其他词性的色彩词语,也就是说,这些色彩词主要是描述性的名词和区别词),使用频率从高到低分别是:%,%,%,%,%,%,%,%,%,%;同一色系的色彩还可以分为好几个层次,如黄色可分为松花黄、橙黄、金黄、金、灰黄、苍黄、土黄、青黄,以及一般的‘黄’和人肌肤特有的‘黄瘦’。鲁迅最看重的是三种颜色:白色、黑色、红色”。
第二份为笔者对散文诗集《野草》色彩词汇的统计:黑色系:灰黑(《影的告别》);灰土(8次)(《求乞者》);灰黑色、淡墨色(《风筝》);昏暗、乌柏(《好的故事》);黑长袍、乌眼珠、白地黑方格长衫、黑须、黑色短衣裤(《过客》);黑烟(2次)(《死火》);乌黑的花边(《腊叶》);乌金光(《一觉》)白色系:雪白、月亮窘得发白(《秋夜》);淡白(《复仇》之一);苍白(2次)(《希望》);白中隐青、洁白(《雪》);白须发、白地黑方格长衫(《过客》);青白
(4次)(《死火》);惨白(2次)(《失掉的好地狱》);青白、发白、如银的月色(《颓败线的颤动》);白云、苍白的微尘(《一觉》)红色系:小粉红花(2次)、红惨惨、猩红色(2次)(《秋夜》);鲜红(2次)、桃红色(《复仇》之一);血红、通红(2次)(《雪》);红纸条(《风筝》);水银色焰、大红花、斑红花(2次)、胭脂水、红锦带、虹霓色(《好的故事》);红影、红珊瑚色、红焰、红彗星(《死火》);轻红、胭脂水(《颓败线的颤动》);绯红(《死后》);红色、通红、绯红(《腊叶》);红颜的静女(《一觉》)其他色系:苍翠、青葱、小青虫、非常之蓝(2次)(《秋夜》);紫袍(2次)(《复仇》之二);深黄、冷绿、紫芽姜(《雪》);澄碧、青天(《好的故事》);嫩蓝色(《风筝》);紫发(《过客》);青烟、蜂蜜色(《失掉的好地狱》);黄土、青蝇、暗蓝色(《死后》);青葱、浅绛、浓绿、红黄和绿的斑驳、黄蜡似的、葱郁(《腊叶》);碧绿的林莽、昏黄(《一觉》)
除去专有名词和用作其他词性的色彩词语,《野草》出现色彩词汇的地方共计99处,其中黑色系22处,白色系20处,红色系30处,其他色系27处;按照比例测算,各色彩色系使用频率从高到底依次是,%,%,%。
这两份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第一,鲁迅小说与散文诗中的色彩基调整体保持一致;第二,鲁迅作品中黑、白、红色系的色彩词汇使用频率普遍偏高;第三,鲁迅散文诗中红色系的色彩词汇使用频率较之小说有较大提升(近乎一倍)。
“原始色彩活动最常见的为黑、白和红色。从人的视觉能力看,白色为阳光的颜色,黑色为阳光的熄灭,而红色则直接联系着动物性征和血液的色彩”。笔者将按照黑、白、红色顺序,分别对鲁迅作品三种主要色彩所表达的美学、文化意蕴,及其与中国传统美术的关系进行探析。

二、鲁迅作品的黑色诗学分析

法国著名画家马蒂斯说:“东方人把黑色作为一种彩色使用。”在水墨之间和宣纸之上摩挲把玩了数百年的中国人,对黑、白二色的情感体悟应该已生长为整个民族的色彩记忆,以及美学趣味上的某种集体无意识。在所有的色彩之中,鲁迅最爱黑白。在散文诗《野草?题辞》中,鲁迅提出过一系列二元对立概念:“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其中“明与暗”
(也即“白与黑”)位列第一,事实上,后面的五对概念虽所指有别,在哲学层面却只是“明与暗”的同构延伸,“黑色”以及与之相应的“白色”已成为鲁迅色彩诗学中某种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美学色调。
小说集《呐喊》的整体色彩意象可归之为“铁屋中的呐喊”,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