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文档名称:

《八百鞭子》经典连环画丛书.pdf

格式:pdf   大小:7,083KB   页数:5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八百鞭子》经典连环画丛书.pdf

上传人:Q+1243595614 2017/10/23 文件大小:6.9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八百鞭子》经典连环画丛书.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201402修订)
课程名称(中文):  建筑设计原理          (英文):   Architecture Design
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层次:专升本
总学时: 64学时  (理论教学时数:32学时)      
总学分: 4学分
先修课程:建筑构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在内容安排上力求体现建筑设计的特点,优化理论系统,紧密结合专业,突出与设计课程的配套,拉近理论和实践的距离,以通俗的语言和直观的插图介绍了建筑设计的内容、依据、要求和特点,空间与结构造型,建筑构图法则,建筑设计方法论,建筑外部环境及群体组合设计,建筑平面、剖面、体型和立面设计,建筑技术经济等内容,并把建筑策划和建筑节能的内容纳入进来。
:本课程围绕建筑设计方向的特点,舍弃繁琐的理论,优化理论系统,内容力求简洁实用。同时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介绍,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内容安排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为建筑设计课提供相关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设计构图以及设计规范,适合学时较少的实际情况。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建筑概述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建筑的概念与含义;
·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理解建筑的分类和建筑的发展;
重点与难点:
·建筑基本构成要素;
·建筑设计的内容;
·建筑的耐火等级。
第二章建筑设计的依据、要求和程序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建筑设计的程序;
·理解并掌握建筑设计的深度;
重点与难点:
·掌握建筑设计的依据。
第三章空间与结构造型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建筑结构的种类;
·理解建筑空间与结构的有机结合等内容;
重点与难点:
·掌握建筑结构形式的分类及特点;
·掌握建筑结构形式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第四章建筑构图法则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建筑美学中的构图问题;
·理解形式构图与形式美、构图法则;
·理解建筑设计中合理运用尺度;
建筑设计方法论及设计手法
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解建筑设计手法;
重点与难点:
·认真学****并掌握建筑设计手法。
第六章建筑外部环境及群体组合设计
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解建筑场地设计、竖向设计、停车场设计;
·理解外部空间的组合形式及处理手法;
重点与难点:
·外部空间的组合形式及处理手法;
·停车场设计。
第七章建筑平面设计
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解与掌握平面防火设计基本方法;
·理解与掌握走道、楼梯设计要点;
·理解并掌握平面组合种类;
重点与难点:
·房间的平面设计;
·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平面组合设计。
第八章建筑剖面设计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房间的剖面形状、建筑层数和总高度的确定;
·理解建筑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了解并掌握建筑剖面组合形式;
·了解并掌握建筑空间的利用。
重点与难点:
·掌握一些常用的剖面设计手法,以达到对建筑空间全面理解和把握的目的。
第九章建筑空间组合设计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空间形式的处理、空间的分隔与联系;
·了解空间的延伸和借景;
·掌握空间的过渡、空间序列、空间的形态构思和创造;
重点与难点:
·掌握建筑空间组合的基本手法及其各自使用范围,以达到在建筑设计运用中不同空间匹配不同需求的目的。
第十章建筑外部体型及立面设计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建筑外部体型的基本认识、体量组合与体型处理、立面设计;
重点与难点:
·理解建筑外部形体和建筑内在特质之间的关系;
·能够塑造建筑外部形体、设计建筑立面时更合理地运用艺术处理手法。
第十一章建筑技术经济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经济技术指标的相关内容;
重点与难点:
·掌握建筑技术经济指标的内容及其计算方法;
·了解建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第十二章建筑节能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建筑节能的基本定义;
·理解建筑设计中如何考虑节能的因素,建筑节能的方式与建筑节能的技术;
重点与难点:
·了解的国家的节能政策;
·理解建筑节能方式和节能技术;
·掌握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的节能要点。
第十三章建筑策划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建筑策划的目的,建筑策划的内容,建筑策划的原理;
·了解建筑策划方法和建筑策划设计因素;
重点与难点:
·熟悉建筑策划的内容和建筑策划的特点。
三、课程考核方式与要求
、时间:闭卷笔试90分钟
: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的知识点不低于 60 %,根据各专业对课程的要求,知识应用部分约占 30 %,拓展提高部分不超过 10 %。
四、课程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