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0
文档名称:

第六章第五节低温热液矿床.ppt

格式:ppt   大小:7,635KB   页数:1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六章第五节低温热液矿床.ppt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17/10/24 文件大小:7.4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六章第五节低温热液矿床.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五节低温热液矿床
低温热液矿床是指形成温度低于200℃的各种热液矿床,形成深度大多在2km至地表范围内。
矿体主要受各种断裂系统、角砾岩筒、层间破碎带等构造控制。矿体形态复杂多样,由充填作用形成的矿体主要呈各种脉状、透镜状和似层状等。由交代形成的矿体主要呈囊状、似层状和层状浸染体等。
围岩蚀变有高岭土化、明矾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青磐岩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石膏化等。
第五节低温热液矿床
矿石常由一系列的低温矿物组成,金属矿物有辰砂、辉锑矿、雌黄,雄黄、自然金、自然银、自然铜、黝铜矿、黄铜矿、斑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银矿、白铁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冰长石、萤石、重晶石、明矾石、高岭石、沸石以及碳酸盐类矿物等。
矿石结构一般具细粒结构、胶状结构等,矿石构造包括脉状、条带状、浸染状、角砾状、皮壳状、梳状、环状及晶洞构造等。
低温热液矿床的热液来源比较复杂,不完全是与岩浆活动有关。近年来对碳、氢、氧、硫等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携带成矿物质的热液主要来自循环的大气水热液。
第五节低温热液矿床
低温热液矿床主要包括
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
卡林型金矿床
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
似层状***、锑矿床。
一、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最早由林格伦(1933)提出,定义为形成深度小于1km和温度低于200 ℃的一类矿床。
国内20世纪80年代的文献中称其为火山岩型或火山热液型金矿,但现在已很少有人使用。
后来国际上把部分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称为热泉型金矿,这种叫法一度很流行,目前虽然仍有人使用,但已经不很普遍。
第五节低温热液矿床
一、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
现在这个概念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目前主要特指产于陆相火山岩系中或相邻岩石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成矿温度小于150℃,极少数情况下可达300℃,矿床的形成深度主要集中在地表到地下1km,个别情况下可达2km。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热液(多数以大气降水为主)的一类金、银(多金属)矿床。
形成于拉张构造动力学背景条件下,与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形成的挤压背景条件存在显著区别。
该类矿床工业意义很大,包含许多世界级的超大型金银矿床,并伴生有较多的铜、铅、锌等金属。
第五节低温热液矿床
一、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
Heald等(1987)划分出了明矾石-高岭石型(酸性硫酸盐型)和冰长石-绢云母型2种类型,在国内外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Hendenquist(1994)根据矿床特征和成矿流体的特点也将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分成2个亚类:
高硫化型(high sulphidation,简称HS),相当于 Heald等(1987)划分的明矾石-高岭石型,由酸性、氧化的热流体形成(高硫化作用)
低硫化型(low sulphidation,简称LS),相当于上述的冰长石-绢云母型,由近中性、还原的热流体(低硫化作用)形成
第五节低温热液矿床
(一)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分类
1. 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环境
主要形成于板块俯冲带上盘的大陆弧或岛弧及弧后的拉张动力学环境下。
世界上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要集中产在3个巨型成矿域:
①环太平洋成矿域;大型和超大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地区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成矿域
③古亚洲成矿域
(二)浅成低温热液成矿条件
2. 构造条件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形成于一系列火山环境中,金矿床与火山口或破火山口构造关系密切,只有少数矿床中没有火山岩出露。
矿床的产出位置受区域性深大断裂的控制,很多情况下,区域性深大断裂与破火山口的环状断裂的交汇部位是重要的控矿部位,但金矿床往往并不直接产于深大断裂中。
断裂构造和热液角砾岩筒构造是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两种重要容矿构造形式。大多数控矿断层为正断层,不同规模的断层控制了矿体的产出。
(二)浅成低温热液成矿条件